第六十五章:人才(1 / 1)

不仅把生产线弄回去,看这情况似乎还有买一送一的节奏,买一套二手生产线还送大活人,这倒是让汪正国想起几十年后充话费送老婆的段子,今天自己似乎遇到了相似的情况。

首先要明确一点,蛤蟆镜项目缺人吗?这个问题很简单,非常缺!甚至他已经和老张有过计划,打算半个月之后就要再招募一批新的学徒,毕竟现在单日产量确实有些太低,生产方面还需要继续扩大。

不过屠珍音肯定不可能去当学徒,好歹人家也算是透光厂的小领导,虽然没有多大权力,平时看起来像花架子,但人家终究是不用在一线做生产工作,自然汪正国也不可能让她去当学徒。

虽然这位还比不上透光厂的丁一博、廖伟华这些老油条,但做一位简单的初级工厂管理者应该是没有问题了,反正现在蛤蟆镜项目也刚开始,一切都是全新,可以提供足够的平台供她实践,好好培养、锻炼,以后也是人才。

再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屠珍音啥也不会,就只是一个彻彻底底地花架子,现在也必须要答应她的条件,此时情况是透光厂镜片生产线的出售必须要有这位鼎力相助才行,为了能成功拿下生产线,就必须要付出代价。

更何况这位也并不是什么花架子,人家好歹也是青年人才,在透光厂这地方或许看起来还不够老辣,但要说管理汪正国从蜀都所招募的那些甚至未成年学徒,就不要太简单。

“屠书记打算屈尊我们这个新建的三产类单位,那我肯定没的说,绝对举双手欢迎,现在也正是缺人手的时候,若你能来我们这里,肯定对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大有帮助,现在就正缺少你这样的人才。”

得到汪正国的承诺,愿意接纳自己到眼镜项目当中,这也让屠珍英多少松了一口气,虽然它知道只要自己提出这个条件,对方十有八九都会答应,但没有落实之前,谁知道最终会是什么情况。

不过这时候的话又说回来,得到的承诺确实是她所希望,毕竟自己还可以继续在镜片生产这个领域发展,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但从小在123厂长大的屠珍英,现在要让他走出123厂的范围,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这也让她突然有些犹豫。

皱着眉头又仔细思考了几秒,还是笑了笑,她并不打算全部豁出去,做事还是留一线为好,或许透光厂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之处,但终究是最后一块稳定地安身立命之地,现在她想出去闯一闯,并不代表就完全放弃透光厂编制。

“你放心,我这次是去给你当免费劳动力,透光厂团委书记职位我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辞,首先我父亲那一关就过不了,我争取在厂里拉一支技术队伍,由我带队去援助你们的镜片生产工作,毕竟一镜条片生产线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开动起来,没有我们厂熟练工人前期带领和培养,你把生产线买回去也没用。”

不得不承认,随着屠珍音这话说出来,汪正国终于认可这位团委书记了,虽然她年纪轻轻就能在国营厂有这样的成就,其中很大可能有家庭因素的关系,但这绝对不能否认她的能力,能够迅速地考虑到生产线操作、工人培训等细节方面,这就足以证明其才能。

这一刻,突然觉得自己刚才想那么多实在是没有必要,这样的人才要是真能够完全落到自己手上,就已经是天上掉馅儿饼,可笑刚才居然还在心里扭扭捏捏,实在是不应该。

也暗自下定决心,这人他是要定了,虽然现在屠珍英还依旧选择留在透光厂编制内不出来,但只要到了自己的地盘上,他汪正国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来把人留下。

“屠书记你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要是这次能拿下生产线,我们肯定也需要透光厂的技术支援和人员培训,没想到你是提前预计了这些,那我就先表示欢迎和感谢。”

话都已经说到了生产线后期安装运行的问题,自然关于出售的事就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不用多说就知道屠珍英这次肯定会回去好好走一下123厂高层路线,想必以屠总师的为人,应该也不会反对透光厂正常的企业决策。

这样一来,倒是免了之前他计划的亲自前往屠总师办公室当说客的麻烦,他汪正国纵然说上大半天,把吐沫星子都说干,可能都没有人家做女儿的一句话管用。

“先不说这些,你现在需要先去确定厂房等配套设备,需要招聘新的工人,这些都是要立刻就解决的问题,至于其它的,我都可以帮着解决,既然决定要把生产线交给你,透光厂这边你就不用太担心,我会以最快时间处理好,可能两周之内就要全部拆除设备并运到你指定的厂房。”

透光厂之所以急着要将镜片生产线拆除,根本原因就在于现在人家要赶时间,肯定就不可能等汪正国慢慢地找到厂房之后再进行拆除工作,因此现在说白了,也就是要抢时间。

两人都明白现在时间紧迫,倒没有多啰嗦,几乎是前后同时离开透光厂。

汪正国需要去光学实验室把情况同刘教授说一下,现在镜片生产线已经准备拿下,甚至蛤蟆镜都已经做出了成品、并出售,那就没有道理不去教授那边知会一声;屠珍英自然是去处理生产线出售的问题,正好现在还是上班时间,她可以直接去找123厂的屠总师。

距离上次离开光学实验室又大概是半个月时间,再次踏进这熟悉的地方,发现实验室内有多了两个新人,一问才知道是教授从大二学生中找来的助手。

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已经逐渐繁忙起来,之前刘三石一个助手也忙不过来,加上教授也觉得单纯让这个能留校的潜力人才当助手,好像也有些浪费人才,因此也把一些普通试验和测试交给出去由刘三石负责。

两个新来的助手显然不认识汪正国,不过他们是新来,也清楚实验室的事他们都还不太清楚,倒也只是远远看了汪正国几眼,之后就各自忙活工作去。

从相对繁忙的科研工作中稍微抽出身来,刘教授专门听了汪正国的汇报,这段时间一直没见到人影,教授原本还以为是到哪里出差去了,没想到这小子居然不声不响都已经开始生产PMMA镜片制作的眼镜了。

“你这倒是挺有效率,不错!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国内这批PMMA材料实际也只能做染色的蛤蟆镜镜片,经过我们这段时间的测试之后,发现确实在材料方面还有问题,镜片时效处理之后会有些发黄,这意味着现在国内的PMMA材料并不适合做白光镜片。”

对于自己实验室最新的研究成果,刘教授有些沮丧,原本以为找到了军品材料之后,就不用再为材料问题而发愁,实验室可以大胆地开始镜片生产工艺研究,却不想到最后还是在材料问题上除了纰漏。

好在汪正国临时搞出来的染色蛤蟆镜镜片算是瞎猫遇到死老鼠,刚好染色镜片能有效规避镜片长时间使用会略微发黄的固有问题,要不然这次科研项目就真的算彻底失败,将不会有任何实际成果,自然就没法完成项目,更何谈项目所带来的后续奖励。

刘教授在感慨现在项目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让汪正国突然想起了什么,实验室现在使用的PMMA材料是国内老式座舱盖使用的同等材料,存在时间长了会发黄的问题,最终导致光学性能下降。

而这似乎很大可能也是此次透光厂为什么要引进英国技术的原因,肯定也是因为座舱盖材料在光学质量上的不足,长时间使用之后发黄,最后没法和平显匹配有关。

那好,既然现在透光厂已经通过引进英国技术来解决,是不是到时候实验室也可以继续与透光厂合作,用透光厂新引进的技术来制造光学镜片,想必这样一来,新的镜片在光学质量上会好很多。

想想就觉得靠谱,这就赶紧把最近透光厂所经历的事说出来,也算给刘教授一个参考,说到底这军用技术还真的是优先于民用技术发展,这道理确实没错,搞得现在光学实验室就像一直跟在透光厂后面捡漏一样。

“教授,关于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一个不成熟的办法:这次透光厂刚从英国引进了新的透光件生产技术,在光学质量上都有了全新的提高,若是我们有......”

等到前前后后把情况都说清楚,包括透光厂从英国引进的新技术,已胎死腹中的军转民项目,以及在厂子内部路线.斗争中失败的丁一博,甚至生产线的购买等等,这些都一样不少的说了。

众多信息突然一起摆出来,连汪正国都没发现,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尽然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事,真是一朝之间风云际会,可能猜中了开头,却难以猜中结尾,谁又能想到最后成了现在这样。

“这透光厂果然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短时间之内搞出这么多事,还好你小子没有和那丁一博有太多的交际,业务上也只是采购而并非深入合作,要不然你也被坑的骨头都不剩,现在知道我说的厉害了吧?以后啊,你还要多学着点,这些事经历了之后,自然就会明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