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问题(1 / 1)

把自己的实验室狠狠地批了一通,教授心里就算是舒坦一些,这才回到办公桌前面,招呼着汪正国也坐过去。教授今天的心情确实不太好,他想找个人摆谈摆谈,而实验室唯一的一个学生兼助手,自然就是倾诉的目标了。

先是将面前的一份文件打开,确认之后才毫无保留的推到汪正国的面前:“你自己也可以看看,就现在这项目,若是能够成功申请下来,我们实验室肯定能迎来一次大发展,从而实现鸟枪换炮的既定目标,但现在问题就在于咱的基础硬件设施不足,所以没办法满足资质审定!”

对于这份文件,汪正国没有必要细看,只是大致瞟了一眼标题,就往文件后面的项目申请资质方面投入重点关注。

接连好几页资质要求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看完,汪正国就直接不用再看下去了,光是实验设备要求一项,直接就把现在的光学实验室拒之门外,更何况后面其它相关要求,这也难怪刘教授如此郁闷。

回过头再看项目课题:树脂透光材料在光学镜片领域加工制造工艺。

项目名称起的很大气,听起来就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就连汪正国都对这项目感兴趣了。特别是看到树脂材料镜片的时候,连想起自己上一世鼻梁上的大啤酒盖,那都是各种莫名心酸。

再看这个项目,就不得不承认它现在有着致命得吸引力,之前跟着刘教授做过一个关于硅酸盐玻璃的镜片快速研磨项目,所以昨天汪正国就想着将技术实用化,以学校三产公司的名义办一个普通的光学镜片厂出来,生产一些消费级眼镜镜片之类,也还是大有作为。

现在新项目要在树脂透光材料方面下功夫,用树脂材料制作精密光学镜片,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相比传统硅酸盐玻璃镜片而言,树脂材料做的眼镜镜片,实在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从成本、透光度、重量上来说,都是完胜!

若是这次真能够把树脂镜片做出来,汪正国就打定主意,他一定会把眼镜镜片这个行业做出来,有树脂镜片这一核心技术做底牌,那绝对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想想市面上的普通硅酸盐镜片眼镜,还能有什么竞争力可言。

对于树脂镜片,这东西汪正国太熟悉了,上辈子深度近视,每一次配眼镜都是艰难地选择,在玻璃和树脂材料之间,他还特意找了资料看过两种材料的区别。

就是这样一来,才知道了树脂光学镜片上辈子大规模进入国内,那都已经是九十年代之后的事,而且还是外国眼镜巨头以进口方式带进国内。而在国外市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树脂眼镜实用化。

用树脂材料做透光部件,这是很早就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其便宜、耐用、不易碎,易制造,都是它相对于传统硅酸盐玻璃镜片的绝对优势所在。

国外通过六十七年代的深入研究,在树脂材料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国内在这方面,实际也就仅仅局限于廉价透光材料领域,高端一点的精密光学器件,还真就没有谁敢用树脂材料来制做,这都是基础材料科学落后所造成的原因。

现在国内拨乱反正,为了追赶先进水平,从学校科研层面入手研究国外六十年代的树脂光学镜片技术,这也是无可厚非,八十年代的国内科研学术界都是这样,唯一的目标就是赶快补上六七十年代落下的技术。

项目的出发点很好,现在也确实有必要把树脂镜片这一块抓起来,但能够由国家层面把这个项目拿出来,要各大科研单位来研究,这就证明国内肯定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很大程度上来说,树脂镜片的技术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树脂镜片工艺这一块,来自材料方面的差距肯定也不小,树脂透光材料也要分种类,而光学级别透光材料更有着更为严格地要求,一般的廉价材料还真不一定就能满足使用要求。

材料这东西确实是后发工业国的短板之处,不仅如此,几乎所有基础学科,都可以算是后发工业国的短板指出,要想补齐这些,没有上百年的持续积累,或者发一笔横财之类的经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而要说现在的共和国,至少还差几十年的火候。

仔细想想都知道,共和国在上一位面都等要到九十年代,才有进口树脂光学镜片在市面上小规模销售,国产树脂镜片肯定就要更往后才有可能出现。

上辈子经历表明:真正的树脂镜片技术,国内在八十年代并没能成功拿下。现在两相对比一下就知道,若只靠光学工程领域的技术力量,几乎就很难成功,除非在化学材料领域也加大投入,这倒有可能搞出来。

“教授,这项目好是好,只不过现在国内有能满足光学镜片所要求的透光树脂材料吗?”

汪正国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现在单依靠光学实验室不可能解决硬件问题,那这个项目就算拿到手也是天坑,倒还不如赶快劝劝教授早日脱身,另外选一个对实验室硬件要求低一些的项目下手,大不了就是单个项目经费少一点而已。

有的时候,小步快跑也是一种发展进步的好方法,只要能够慢慢让实验室硬件基础好起来,至少汪正国觉得这也是值了。

至于自己准备眼镜片生产的问题,那边倒是好说,就算没有树脂镜片,只靠着之前积累的硅酸盐镜片快速研磨加工技术,再加上整个市场需求的爆炸式增长,要实现早期资本积累也不成问题。

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建议国家早一些在材料领域重视起来,只要材料技术取得突破,树脂镜片项目就可以再次上马,最多一年半载的时间就能完成工艺研究,到时候依旧是国内炽手可热的技术,所以晚一点也无妨。

汪正国有自己的见解,但碍于现在自己是学生和助手的身份,肯定也不能说的太直接,作为助手、学生,你若公然质疑教授的决定,就问丫还想不想混了,学校这种地方,别的都还好说,老师的权威绝对是非常重要,很多事都必须要考虑这一点。

也是伴随着材料问题的提出,刘教授陷入了沉思,若是国内真没有能满足光学镜片所要求的原材料,那这还研究什么生产工艺技术,直接就是镜花水月。

得!现在老问题没解决,又冒出一个新问题来,这项目真不适合拿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