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古汉语中的平仄(1 / 1)

宿翼琴 宿亿琴 818 字 3个月前

宿翼琴为什么要转载百度中老师留下的此章——第411章.《古汉语中的平仄》,因为很多人不明白如何创作“绝句”,五言和七言,他们要求很高,需要有“极高的修养和文学常识”、“闲情及景”才能创作出佳作,我曾经在读高中时认真研究过图书馆中的一本“平仄”书,它与百度中匿名老师留下的诗词创作平仄知识大体相同且要点明确,这就是我转载的重要原因,彼此分享。因为我在书海阅读中了解到“新入门的作家”不知道如何创作绝句?

————

**或许这就是我创作《志在中华》期间,“匹配”高仿真人物图入书飞马网(通假字)屏蔽状态下《宿翼琴诗词歌赋选集》时,创作“自由诗”居多的原因,自然创作“绝句的时候”相对较少。

因为我创作任务在身,一心不能二用啊!偶有“和诗和词和歌和赋”那也是赶鸭子上轿,也是情感所致罢了!我为了完成本书《宿翼琴》第393章.《宿翼琴创造新的词牌名6个》中对心中伟人的承诺,我将与“来此书的书友”一同再次学习。

*——分界线——*

1.**古汉语中的平仄,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

“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2.按传统的说法,

“平”声是“平”调,

“上”声是“升”调,

“去”声是“降”调,

“入”声是“短”调。

**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a.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b.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c.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例如:??妈?麻?马?骂??(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而古汉语中的仄“是上、去、入”

**所以,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把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冒然按“现在的四声”去比对。

2.动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书名等的活用。

3.通假字的使用,古代为了平仄,诗人也可能使用“通假字”,所以不能盲目用字面意思去解读诗意,必须阅读其创作背景*即好诗人的生活环境、创作地点和性情啊!

**4.书友可以按照本章题目在百度中“百度一下”输入查证。

**公元2019年1月26日,由本书实名作者宿翼琴曾用名宿亿琴在四川省夹江县木城镇家中互联网上首次.上传发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