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只识弯弓射大雕(二)(1 / 1)

崇祯大明 春秋各半 2512 字 1个月前

高宇顺心中默记。

每个人都有着旁人所不知道的本事,高宇顺也是一样。

崇祯说的话,需要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到的。

有人传话,都能够走了另外的意思,更不要说这个是要被记录下来,用圣旨的方式发出去的。

“另外,废除永宁宣抚司,设道府治理其地。”

崇祯末了也不忘,把自己对当地的治理想法,也都说出去。

“对了,朱燮元可有后背子孙?”

本就是在走路的时候,崇祯心血来潮,询问秦良玉,做出的结论,对于朱燮元家人,还真就不是很清楚。

毕竟,他要记住的事情和人物也太多了一点。

在御书房的时候,还可以提前做准备。

在外面就不成了。

高宇顺可不敢接话,他怎么知道朱燮元的情况,好在一旁的秦良玉心中最清楚不过。

“回皇上,朱燮元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孙子,其中长子,在先于朱燮元逝世,只有次子朱兆宜现在管南镇抚司佥书事,三子朱兆宪,做着锦衣卫指挥佥事,四子朱兆宣,现在正在南京工程队中干活。”

崇祯一愣。

在南京工程队中干活是什么意思?

按理说他们家应该不缺钱啊,还需要出门打工?

愣神片刻才反应过来,应该是这人在南京做官的时候,手脚不干净,所以被送去了工程队中。

不然,解释不了这个事情。

见崇祯发愣,秦良玉也是一怔,随即才明白自己说的不是很清楚。

“四子朱兆宣,曾任南京后府都事、户部主事。”

秦良玉其实也有为朱兆宣说情的意思,她和朱燮元的关系不错,还一起上过战场,朱燮元儿子有难了,总觉得自己不帮一把,说不过去。

而且据他了解,朱兆宣收到的贿赂并不是很多,完全是被当时朝堂之上,别的官员们给拉下水的。

“哦,这样啊,骆养性。”

崇祯转头看向了跟在后面的骆养性。

“皇上,臣在。”

骆养性小跑着上前行礼道。

“查一查南京的那个朱兆宣,看是什么情况。”

崇祯没有一张嘴,就给人免除罪行的习惯,尽管他有着这样的权利。

他不滥用权利,底下的人,就不敢轻易的开这个口子。

上行下效,这种事崇祯可不想看到。

是皇上。

骆养性想都不想的立刻答应了下来。

当时的南京,许多的官员,差不多都是,一个出问题,就牵连一大片,若是朱兆宣是被牵连的,那么服役的时间应该不长。

这都两年了,应该也快出来了。

要是能够改了以前的那种做事的习惯,崇祯也不介意给一个不错的官职,尽管许多人都把大明现在的官员称作是牛马。

可想要做官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待遇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在做生意的时候,还是有一点小优势的。

别小看这一点。

多少人都求不来的。

说完了朱燮元的事情,崇祯也就没有再问起李仕奇,总兵官李维新、监军副使李仙品、佥事监军刘可训等人。

一切都已经不知就绪,就等着奢崇明父子和贵州安邦彦伏诛。

简直就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而且靠的还是秦良玉带回去的火枪。

“蜀中和别的地方不同,朕打算从新设置凉州,以此来给天下九州,再恢复一州,算下来大明已经有十一州了。”

崇祯的意思,身旁的人都懂。

只要还有州设立,那么就不许要有配套的官吏,这又是一块很大的饼。

“皇上的意思,还是要按照其他九州的方式,来治理蜀中?”

秦良玉讶异。

在此前很多朝代,都是让蜀中游离在统治之外的,只需要蜀中承认了朝廷的统治地位便可。

就是那个地方多山,多丘陵。

道路难行,人口的分部也很广泛。

治理起来麻烦不说,还入不敷出,每年都要朝廷拨下大量的财物,来应对官府的一应开支。

而且其中的民族繁杂,十里不同俗可是不是简单的说笑。

若是一个治理不好,犯了当地的忌讳,可是真的要出大事的。

“是,也不是,特殊的地方,总要有特殊的治理方法,不过有一点必须推行出去,就是必须遵守大明律,除此之外。也不是不可以交给他们当地的土司们自己去处理。”

不是崇祯懒。

民族的融合,也是有必要的。

他可不敢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是他的军队里,现在都有不少其他民族的人在给大明效力的。

尽管这些人一开始只是为了一口吃的。

秦良玉目定口呆。

就连脸上的皱纹,都刻满了诧异,这种治理方法,着的有用?

大明律,他们不是一直都在遵守吗?

难道这么宽松的治政方案,还潜藏着什么手段不成?

崇祯对别的地方的少数民族,可没有对蜀中的宽容,实在是他对蜀中那块地方真的很佩服。

不管是什么时候。

只要对外的战争,差不多都是那个地方的人付出的最多。

不过,这些事情,外人可不是很清楚。

“若是如此的话蜀中可治。”

秦良玉沉吟片刻,立刻就给出了一个很中肯的答案。

也没有出乎崇祯的预料。

这一天是崇祯迎接秦良玉的一天。

也是在这条回去的路上定下了如何对待蜀中制度的一天,在后世的历史中,也是有着很重要的一页的。

转眼就到了崇祯十三年。

这一年是庚辰年。

原本的天灾人祸:苏、松、湖等府的吴江、归安等地昼夜倾盆大雨,水势骤发,霎时汹涌,不分堤岸,屋宇倾倒。而米价腾踊,斗米至银三四钱,富家多闭粜,民食草木根皮俱尽,抛妻子死者相枕。强横之徒三五成群,鼓噪就食,街坊罢-市,乡村闭户人情汹汹。

直省告饥,而畿辅、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又有百姓茹土食菜,并无菜色,且剜肉爨骨,殣以泽量。

这些都不在是问题。

大明有着足以应付任何天灾的储备粮食,而没了人祸,天灾也就在现在的大明所有人心中,不再是灾难了。

于是。

大明可以说四海升平。

可代善为首的大清,终于熬不住了,不断的退缩,一直退缩到了奴儿干都司的松花江沿岸。

就连他们女真人的祖地,毛怜卫也都放弃了,和袁崇焕他们一边战斗,一边逃离到了一个叫做韩朵沦卫的地方,沿着乌苏里江继续纠缠着。

建州将军李过,也顺势推进了自己士兵的防线。

不过也因此,手中的兵力开始有了捉襟见肘,向朝廷要兵,而军部也已经批准了五千人新兵。

于此同时。

洪承畴也没有闲着,北边是去不了了,他就开始向西北方向用兵。

不知不觉中,也已经占领了同时在沙井,答鲁成,算是想着瀚海踏出了第一步。

洪承畴没有坐镇冀州将军府。

而是到了宣府镇。

“洪将军军威鼎盛,蒙古人现在任何一个小部落都是闻声而逃。”

沈寿崇在清苦的宣府镇,干了已经有好几年了。

也就最近一年的时间,这里才赶上了中原的繁华,各种道路的修建,有着草原畜牧的发展,还有着奶粉厂的建设。

对当地的民生水平,可是提升的很快的。

“一代天骄威永在,无穷碧落月长明。当年成吉思汗也是从这里一路打到西辽和花剌子模,才有了一代天骄的威名,咱们大明,在皇上的带领下,也不是不可以做到这一点。”

该说杨嗣昌宣府镇的知府吗?

说话的水平,就是要比一个只知道兵事的沈寿崇会说话的多。

“哼!一代天骄?还不是不到一百年,江山就没了,咱们大明往后可是要延绵万万年的,当年蒙古人只是铁骑厉害,只懂得打仗,可不懂的治理地方。”

沈寿崇也是不甘示弱。

他说的也是实情,要知道,在史书上记载,成吉思汗可是差点在中原种植养马的草料的。

就这种本事。

能够让大元存在差不多八十多年,已经很了不起了。

“你们啊,嘴皮子不饶人,雍州的卢象升可是已经派兵打下了河套,布防在了狼山,阴山,贺兰山,亦不剌山这一代了,在以前可是要封侯拜将的。”

洪承畴可没有值得高兴的心思。

若是以前,他可不会想到,会向这个方向用兵。

眼前不是沙漠,就是草原。

放牧足够了,可要想占领下来,需要的士兵,简直多的比李过占据建州需要的士兵都要多。

怕是大明全员皆兵,洒进瀚海,都不一定能够看到人烟。

实在是被卢象升给逼急了。

本来好好的向西扩张,谁知道,人家晃了一下,最后开始向西北方向进军了。

而且就结果来看,还不错。

在银川那个地方,还发现了一个大型的煤矿,质量还很高,付出的那么一点军费,不但全部回来了,还能够细水长流的,继续发展下去。

“卢将军,也是有了刘文秀将军分担了一点压力,才会向西北方向进军的,咱们这里不是官道刚刚通行吗?”

杨嗣昌说的是实情。

官道的修建,却是起到了连接边军的作用,使得大明军力投放速度加快,重要的是这里开通了机械列车。

往来的运输成本,进一步降到了最低。

“路还是要修建的,最好能够和秦直道一样,直插蒙古的核心,这样我的士兵才能够打到更远的地方,听说一个鄂尔浑河听漂亮,皇上想要看看。”

洪承畴淡淡的说着,仿佛打到蒙古的腹地去,就是为了满足崇祯想要看看那条河上的风景一样。

而开疆扩土似乎也不过是顺带。

“既然皇上想看,那就要洪将军多费点精神了,需要什么,尽管说,我宣府镇绝对管够。”

杨嗣昌说的豪气。

另一边的沈寿崇也是热血沸腾,只要打出去,他就有军功,这一天他已经准备了许久了。

谁也别想拦着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