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不见襄阳登览(一)(1 / 1)

崇祯大明 春秋各半 3210 字 1个月前

道院的查看,让崇祯的心里很满意。

目前来说,唯一一个能够产生利润,还能够保证大明各个方面稳步增长的地方,也就只有道院了。

虽然这里的消耗也是不少。

可对国家的整体利益来说,真的可以说是龙兴之地了。

徐光启弄出来的动力机械,也依旧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叫做:光启发动机。

当然。

只要是其中出了力,在这种光启发动机的后面,也会缀上他们的名字。

一场短暂的宴席。

一次丰厚的奖励,让道院的人,再次明确了一件事,那就是出成就的科技,或许一个人研究出不出来,也可以多人合伙研究。

前提,是有一个好的项目。

而且是那种经过了各种角度的演算,是能够做的出来的。

骗经费可不行,对这些人来说,可不是为了钱。

崇祯没有多插手道院的工作,以他那种半桶水的水平,对如今的道院,可没有多少指点的能力。

转悠了一圈。

给了一点鼓励,然后又画了一个可以拿得到的大饼。

然后就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走在了大街上。

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袁可立的府上。

崇祯不知道的就是,在今年的一年,可不是一个好年景,若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的来运转的话。

这一年可是会死去两位了不得的人才的。

一个是徐光启,一个是袁可立。

一个在科学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另一个则是对大明的江山的稳固,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同的方向,对大明的影响都很大。

比较神奇的就是。

两人也都是同一年出生,也是同一年去世。

而他们两人的去世,也意味着,整个大明,几乎就再也没有人才涌现了。

当然。

那都是原本的历史轨迹,现在却是有了变化,一种润物无声的变化。

“老爷,皇上来了。”

黄龙一瘸一拐的来到了袁可立的书房说道。

自从上一次,袁可立被自己的儿子气到之后,他就很少离开过袁府。

袁可立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也没有几年好活了,他能够陪着没一点的时间,都是宝贵的。

在登莱,是袁可立护着他。

在京师,就是他在照顾着袁可立,袁可立的儿子,扔下家中的一摊子事,跑去辽东当兵呢。

就是被发现了行迹,袁枢偶尔送回来一两封书信。

也不能够让袁可立重新振作起来。

“皇上来了?”

袁可立感觉,已经有不知多久没有和崇祯一起逛街了。

此刻听到崇祯亲自上门,心中居然有了一点陌生。

“快请,快请。”

良久才回过神来的样子,让黄龙瞧得一阵心疼,在没有病倒的时候,老爷可不是这个样子。

每天还可以出门逛街。

该吃的吃,该喝的喝。

这才多久,整个人的记忆力,已经快要衰败的不行了。

“老爷,已经请进来了,就在门外等着。”

黄龙的鼻子,有点酸楚。

为了大明,操劳了一辈子,最后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约束好,这种事,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就是无声无息的等在外面的崇祯,内心中也是一阵难过。

说起来,这些事情可都是他默认的。

若不是如此的话,袁老现在还会陪着他出门逛街的。

而且此次从南京归来,自己第一件事,不是来看望袁可立,崇祯就觉得自己有些混蛋了。

“袁老······”

崇祯跨过门槛,进了屋内,就闻到了浓浓的药味。

目光一扫,就看到了不远处的桌子上放着的药碗。

看碗里的的残留药物,说明刚刚服药不久。

崇祯的低声呼唤,让有点迟钝的袁可立,扭头看了过去,往日很精神的老人,此刻是一点都看不出精神来。

“皇上来了,座。”

袁可立艰难的起身说道。

“你老人体不好,就不要行礼了。”

崇祯见到袁可立都这样了还要保持礼数,要知道,他们两人相见之后,这个老人还是老顽童一样的精神抖擞。

今次,再次见面,两人之间却是有了隔阂一般。

崇祯扶着袁可立重新坐下。

“给袁老看病的大夫,现在怎么说?”

“回皇上的话,太医署的人说了,只需要静养就行,也是老爷年轻时的时候,不注意修养,亏空的厉害。”

黄龙在旁边,低声回答道。

“皇上,你不用听旁人胡说,老夫的身体好着呢,还没有见到建奴灭亡,没有见到辽东全部收复,老夫可是舍不得离开人世。”

袁可立仿佛忽然想到了什么一般,整个精气神,又有了新的恢复。

说话不但说的更多了。

就是一双浑浊的眼睛,都开始变得清明了起来。

“好好,旁人都是胡说,我还想着以后和你老出去逛街呢,怎么着都要多活几十年才成。”

崇祯就像是哄小孩子一样的哄着面前的老人。

他看出来了,现在的袁可立还就吃他这一套。

“还是皇上说得好。”

袁可立很满意,脸颊之上,都多了一些光泽。

崇祯则是瞧得心惊肉跳,生怕是回光返照,然后大明就又失去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哎······这人那,就是年纪大了,手脚不太方便,想我年轻的时候在辽东,那也是能够上马杀敌的。”

这一点,袁可立还真不是吹牛。

要不是人家写诗作词比不上辛弃疾的话,说不得也是一个在文人之中最能打的,武将之中最有文采的。

而且人家的谋略,那也是厉害不得不行。

崇祯的文采不咋地,此时也说不出什么夸奖的话,能够没有用出握草,就已经很不错了。

“你老的风采,我可是在许多卷宗中都见识过,驰骋沙场,博弈朝堂,历史上能够比得上你的,也没有多少个。”

“嘿嘿,过奖,过奖。”

崇祯的夸耀,让袁可立的脸上乐开了花,口中却是谦虚的什么似得。

“说给你一个好消息,沈阳大明已经夺回来了,皇太极在战场上,当场被打死了,灭掉那个所谓的大清,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这个老夫听说过,黄龙每天都有给我读报的习惯,想当年,要是大明有这样的火器,哪还有建奴什么事,也是老夫太过小心翼翼,明知道火器好用,却没有想过继续改良下去。”

说起这件事,袁可立心中也是一阵叹息。

训练火枪兵,他做过,后来的徐光启也做过,就是孙元化还是一样的训练方法。

都看到了火器的前景,可就是因为朝廷没有多少的银子,想要改良下去都没有机会。

不要说火枪了。

就是火炮。

大明的铸造技术都是一流的,奈何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总是说,铸造不如购买。

硬生生的,葬送了大明火器的发展。

袁可立还不知道,那些提出购买火炮的人是怎样的想法。

不过是因为购买东西,有油水可捞而已,不然谁会通过廷议?

另外一点就是,购买真的是很便宜。

倒不是大明的火炮铸造真的很贵,而是在铸造的过程中,上下其手的人太多了,无形中就提高了铸造的成本。

“算了,不说这个了,那时要是大明真的而有了现在这样厉害的火器,大明的士兵也拿不到手,多数还是会被送到建奴的手中,助纣为虐的人,在当时可是很多的。”

袁可立说着说着心头就是一阵郁闷。

他当年在辽东面对努尔哈赤的时候,自己带领下的军队,身上的装备还没有努尔哈赤的好。

而且他一眼就看得出,这些装备,可都是大明最新生产出来,送往边军的。

让敌人用着最新的,最好的装备,来打自己,也就只有曾经的那些朝臣们,才会搞得出来。

当时若不是大明的精锐很能打的话。

怕是山海关以外,都是建奴的地盘了。

“这一点错误,以后的大明应该不会再犯了,叛逃到皇太极手下的那些大臣,现在也都被发配到了宣府镇做工,据说这些人干活很卖力。”

听到干活很卖力这句话的时候,袁可立哧的一下就笑出了声。

想到那些家伙,变着法子的把他赶出朝堂,结果就是去做工,不知道这些细皮嫩肉的人,到底还剩下了几两力气。

若是做不出来活。

被硬生生的饿死了,怕是会流传千古吧。

“他们啊,只知道朝堂争斗,干活怕是不行。”

袁可立嘿嘿笑道。

对于自己从前的那些同僚,点评起来可是毫不留情。

“何止干活不行,在当年跟着皇太极出关的时候,一家老小,可都差不多死绝了,他们往后,也就没有下一代了。”

崇祯都弄不明白这些人的心里,倒是怎么想的。

对于弄死自己家人的建奴们不恨,却偏偏对救他们与水火的大明人,却是恨得不行。

是做奴才做惯了。

还是说,这些人本性就是如此?

“死绝了?”

这些事情,袁可立是不知道的,也而没有人在他的面前提起过这些。

此刻袁可立闻言,还真的是一愣。

“是啊,死绝了,回来的全部都是脏兮兮的老人,别说儒生的风骨了,只剩下一身的肉骨头,还有几件破衣裳。”

“作孽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要是当年齐心协力的把建奴们赶尽杀绝的话,他们现在的荣华富贵,儿女成双,不知道应该多开心。”

“不说他们了,我推你出门转悠一圈,好好的看看大明的京师。”

今日的大街上,依旧如同往日的熙熙攘攘。

随着大明的官道修建的越发的长远,除了几个地方的天灾之外,所有的人日子都是越过越红火。

京师是首善之地。

繁华自不必说。

崇祯推着车子,车子上就做着袁可立。

似乎已经有很久都没有出过袁府了,袁可立对任何东西,都感觉很有兴趣。

老百姓们不认识崇祯,可有人认识,只要是远远的看到皇上推着的车子,心中就对袁可立羡慕不已。

一个人,一辈子。

等到老了,想要出门,还有皇上给推着轮椅。

那是怎样的无上殊荣。

“你我以后,要是老的走不动路了,会不会有皇上上门拜访的时候,被人推着轮椅上街逛逛?”

得到消息的李长庚,在就扔下了文渊阁中的差事。

跑到了一处高楼上,看着前面的街道。

“你想多了,要是你能够做出袁大人的这种功绩,或许会有这样的待遇,不然,哼哼!”

站在另一边同样看着接到的高弘图,也一样是满脸羡慕。

可羡慕又怎样?

忽然他想到了另一位好友--孙承宗。

孙承宗也是在辽东待过的,按理说本事也是不小,可最后只得到了一个可以随着陆鸿轩出去清理湖广的差事。

两者之间的差距,简直不要太大。

本来,孙承宗是能够做出一些功绩的,奈何魄力不足,泯然众矣了。

到后来,推荐出来的那个袁崇焕,更是坑的不少人,乱了方寸。

“皇上最近可都没有来过文渊阁。”

在以前,崇祯经常不是去文渊阁,就是去军部。

又或者是去道院。

可这次回到京师之后,除了军部和道院,就再也没有去过文渊阁,细微的差别,让他们干活都提不起精神。

“皇上会去的,最迟半个月的时间。”

李长庚语气复杂的说道。

需要向辽东移民,这样的大事,皇上不可能不过问。

尽管辽东的战事,还没有停歇,可大明因为受灾,失去了土地的百姓们可是需要安置的。

就现在来说,没有比辽东更好的地方了。

“咱们在曲阜的是时候,是不是真的做的过了?”

高弘图本来还以为,可以借着那个机会,让一些两袖清风的儒士重新走进皇上的视线的。

可最终的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了。

不但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还恶了皇上。

以后再想要,找到那样的机会,估计很难了。

“过分了,咱们拿的是大明的俸禄,做的是皇上的官,可最后却是给儒生们办事,你说过分不过分?”

李长庚没有说的另一件事就是,那些儒生们还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人。

吃不来苦,还做不成事。

只会解释一些经意。

那玩意,皇上随口都能说出不知道多少的道理。

还都让人挑不出毛病。

最多拿出来玩玩,要是用这些道理来治国,怕是建奴又要卷土重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