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渔家傲 第一百章将军白发征夫泪(四)(1 / 1)

崇祯大明 春秋各半 3382 字 1个月前

阿敏在最后的关头,改变了他的主意。

原本是想要拿下皮岛,弄出一次大捷的,可想来想去,在皮岛这个将来会成为他们满清开边市的地方。

要是杀戮太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他们到时候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一点都不值得。

只有远在锦州的那个县城,才是最肥美的一块肉。

身后押解着的毛永诗和毛永喜一群人,此时也顾不得审问什么。

三万战马在狂奔。

而被押解的这些人只能上气不接下气的,跟着用两条腿跑路。

一开始这一群人还挺后悔,早知人家会撤兵,还不如在岛上等着大捷该多好。

不但有银子拿,还有着朝廷给他们扬名。

可在跑了一段时间之后,累的口干舌燥,浑身汗如雨下,眼花耳鸣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了这份心思。

全身上下,每一份力气都用在了跑路上面。

那还有心思想东想西。

尘土飞扬,一身的汗水干了湿,湿了干,尘土也毫不留情的黏在了身上,仿佛是对他们放弃大明的惩罚。

最前面的大队人马远去,仿佛一片黑云,带着风雨。

留在最后面的十几个人,则是放缓马速,押送着他们,其中也有不耐烦的,比划了一个割喉的动作,去被另一人拦下。

“他们是二贝勒要的人,你敢坏事,就想着怎么死,能死的好看点。”

被威胁的这人,也事什么话都不敢多说,只是急躁的心情都写在了脸上。

“我知道你是怕去的吃了,军功就没了,可你也不想想,大明万一是设了一个圈套,你去的越早,可就死的越早,不过你的媳妇到时候我就替你养了。”

“那我儿子呢?”

“你儿子管我屁事,那又不是我儿子。”

‘······’

两人互相咒骂了一顿,瞬间就没了急躁。

袁崇焕的大队人马,根本就瞒不过满清探子们的耳目。

在刚刚出城的时候,立刻就有人把这件事情,汇报给了一只关注着锦州的代善。

杜度在京师脚下一败涂地,还在养伤口。

只有莽古尔泰的人手很足。

原本皇太极想的是,从马兰峪回去的路上,可以极大的消耗掉莽古尔泰的人马,谁知走到最后,一直是风平浪静。

好好的趁着莽古尔泰昏迷时,弄出来的权谋,没有起到半点作用。

好在没有伤亡,就没有人看破他的计谋。

许多时候,皇太极都在心底暗暗叹息:怪不得汉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需要在大清的内部做出平衡,一面一家独大,威胁到了他的权力。

在他还是大汗的时候,为了是整个部落的繁荣,可做了皇帝之后,权利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应的他也就需要在朝堂上做出利于自己,而损害部落的决定。

有时候他也在想,权力这种毒药,总是能够让人沉迷,他却总是在以身试毒,而乐此不彼。

至于部落。

现在只有大清,只有朝廷,哪还有什么部落。

都是要改变的。

所以也就更加容不下莽古尔泰的存在。

“皇上,袁崇焕的队伍已经出发了。”

代善面对着权利一日胜过一日的皇太极,神情也更加恭敬了许多。

自己的这位兄弟,已经让他有些猜不透心中所想了。

“莽古尔泰准备的怎么样了?”

皇太极站在窗前,瞧着锦州的方向,在他父亲努尔哈赤的是手中,打下了抚顺,打下了沈阳,更加打下了广宁和西平。

他则是打下了半个蒙古,让朝鲜俯首称臣。

现在似乎将要打下锦州。

那是大明最前沿的防线,可为何他的心中一点激动都没有呢?

上一次心中震颤,是什么时候?

好像是攻破山海关,打到大明的京师脚下,更前面的则是他登基的那一刻。

对于打败蒙古人,打败朝鲜人,都没有打败大明能够让他有种伟业在手中的感觉。

“莽古尔泰想要试用天佑助威大将军。”

代善说着莽古尔泰的请求,他明白莽古尔泰为何不亲自向皇太极说,只因他自己的队伍现在是大清之中最庞大的一支。

要是在有了火炮这种神器。

军威就会更上一层楼。

与其当面被皇太极拒绝,还不如用迂回的手段试探一二。

代善知道莽古尔泰身边有人了,是那些大明之中的叛臣,也只有这些人,才会用出这种阴柔的办法。

虽然上不得台面,却说明了莽古尔泰的改变。

一个脾气爆裂,动不动就会发火的人,能够听得进去话,就以为着难缠的程度正在不断地上升。

“天佑助威大将军现在只有两门,若是这一次用在了战场,大明有了警惕,你说咱们还能不能买到铁来铸造火炮?”

皇太极没有明着拒绝,而是问了一个很浅显的问题。

现在的大明,可不是以前的大明了。

为了银子什么都敢出卖。

“臣,不知。”

代善滑头的直接说不知道,也是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深入的讨论,想来莽古尔泰也不认为自己的一次试探,皇太极就会应允。

若真是如此,莽古尔泰肯定就会小心,这一次是不会遭了算计。

“好你个代善,跟着那些大明叛臣们跟久了,也学着耍滑头了。”

皇太极忽的转身,没好气的笑着说道。

“臣,惶恐。”

代善一揖到底,低头不语。

皇太极看着他良久,才无奈的喟然长叹一声。

身边的老朋友最近彼岸花实在是太大了,皇帝的权利,和臣子的权利,确实是最能改变一个人的。

“惶恐个屁,今晚上来我府上,咱们好好的吃一顿烤全羊。”

皇太极忽然爆出粗口,在代善心目中熟悉的那个人,又一次回来了。

“对了,出兵先不急着,咱们等两天,等袁崇焕走远了再说,另外把莽古尔泰也叫上。”

此时正是他们大清发展的最好时机,可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做出错误的决定。

他虽然很看重《三国演义》这本书,上次入关之后,也搜到过一本《三国志》。

可看了三国志之后,才恍然发现,若不是当年刘备不信任关羽,敢于当时怎么可能大意失荆州。

只要刘备大度一点,是不是三国的局面最后又会有更大的不同?

之前他对付莽古尔泰的手段,和刘备对付关于的手段何其相似。

若真的这么做了,自己少一员大将不说,大明肯定是占尽了大便宜。到时候损失最大的还是他皇太极。

口中吩咐着代善,心中想的却是皇权最容易迷失本性,他要时刻的警惕自己。

一个痴迷于权利的皇帝不可怕,一个疯了的皇帝也不可怕,当然所谓的明君更没有什么好怕的。

可一个痴迷于皇权,却又时刻清醒着的皇帝,绝对会是一个恐怖的对手。

崇祯此时还不知道,他的对手皇太极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兌变,而起因都是个三国有关。

《三国演义》教会了他兵法,《三国志》却教会了他帝王之术。

一个无师自通的帝王之术,可比崇祯的一知半解强多了。

游击金冠的消息传出去的时候。

袁崇焕只是在召集人马,还没有开始出发。

等到晁刚带着新编练的新军,来到高台堡的时候,袁崇焕已经离开了锦州。

从宁愿到锦州的距离不短,哪怕是晁刚的新兵经常吃肉,锻炼的也有了一定的水准,也根本没办法短短的两天时间之内感到锦州布防。

“粱甫高台堡不用守了,只要孙少将军守住山海关就成,你带着所有兵马跟着我走。”

晁刚知道军情如火,根本就来不及多交代。

他自己的手下也是,边走路,边吃东西,只不过粮饷不缺,可是火枪的却就还是很大。

遵化的高炉建好的时间不长。

生产出来合用的钢铁,也不足以立刻就转化成兵器,即便是现在有了水利锻造,效率大大的提升。

可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锻造出两万干火枪,还是力所不及。

所以他的队伍,到目前为止只有差不多一万人,装备了火枪,剩下的还是吃手空拳,最多就是捡一些大明剩下的刀剑。

而此时每多出一份力量,就是对战局最大的影响。

火枪毕竟在对付建奴的时候,还是很好用的。

粱甫不敢多言,虽然他是孙传庭的手下,可有了更高一级的军官对他下命令,他也是要听得。

虽然暂时不和规矩,也没有见到调动军队的调令。

可军情危机,哪有耽搁的时机。

见过了蓟通两地被建奴祸害过的惨样,他可不想再看到锦州也成为了那个样子。

很快队伍就被动员了起来,粱甫的手下不多,只有一千人。

可这一千人全部都是火枪手,而且还是经过了战火洗礼的老兵。

没有人有怨言,又要打仗,崇祯建立起来的这种保护军人的制度,让这些人恨不得天天有仗打,从而捞足军功,光耀门楣。

晁刚的队伍最先启程。

只在高台堡休息了大概一刻钟,就再次出发了。

宁远是袁崇焕的大本营,经营的时间最久,晁刚到的时候,城头上只有少量的几名士兵。

“军情紧急,立刻开门。”

晁刚没有一点的废话,宁远的百姓只觉得城内少了许多人,却还不知道战争将要面临在他们的头上。

“军情在紧急,也要手令才行,这里是袁总督的治下,可容不得旁人撒野。”

其中一名看起来有点官职的人,向着下面,大声的回话,一点亦不示弱,似乎在这个地方天大地大,都没有他们的袁总督大。

“我数三声再不开门,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晁刚就知道,自己带着人马,闯入别人的统辖范围之内,本就是一件不符合规定的事情。

若是平时还能耐下性子,好好的打一下口水仗,可此时真的是心忧锦州,那还顾得其它。

“你数吧,就是数上一百声,也没用,没有虎符和手令,说什么也不能让你进来。”

上面那人嗤之以鼻,心中暗道,这里可是宁远,城下的人看着挺多,难不成还敢打过来不成?

真当他们袁总督的兵,都是泥捏的。

“一”

晁刚不在废话,要么搭进去,要么就等着上面的人开门,两条路,他还是倾向于第一条。

等人家开门,很显然一点都不靠谱。

“二”

上面的那人不为所动,还好整以暇的等着,底下喊话的那人,要怎么做。

“三”

队伍中枪法最好的一人早就瞄准了城头上的这名疑似军官的人,等到晁刚三字刚出口,只听得‘砰’的一声。

就见到那人脑袋上多了一个窟窿,身体摇晃了几下,就从城头上栽了下来。

“再给你们一次机会,立刻开门,不然杀无赦。”

晁刚此事再次开口,城门上的几人立刻就感受到了威慑,那是无所顾忌,真正可以主宰他们生死的威慑。

“咱还是开门吧,真有问题还有袁总督挡着,要是不开门咱们可是立刻就会死。”

“底下的那些人会杀人,难道袁总督就不会杀人?”

“那怎么办?”

“时间不多了,我去开门,明日死,好过今日死。”

其中一人有了决断,立刻就冲着城下喊道:“我们开门,奴们能放过我们吗?”

“可以。”

晁刚立刻回话,都什么时候了,那还顾得这几个小兵。

城墙上几人,一阵迟疑,还是相信了晁刚说的话。

不大一会城门打开。

“城门暂时不要关闭,一会后面还有队伍要来。”

晁刚在路过城门口士兵的时候,转头吩咐了一句,然后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一群人只在宁远多待片刻,烧了几大锅开水,撒了一点什么东西,然后有人装进了水袋就立刻出发了。

等在城门口的士兵,瞧着密密麻麻队除了城门,才语声幽幽的道:“咱们的什长死的似乎有些冤枉。”

“可不是吗,人家只是路过,很明显是前面发生了什么大事。”

“说的有道理,咱们总督都把宁远的兵,都调走了,这些人很可能是去帮总督的。”

几人随意的猜测着,虽然没有猜到重点,可前方发生可大事,可是猜中了。

正说这话,外面有来了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他们都很熟悉,就是高台堡的那些守兵。

记得之前他们还嫉妒过这些人高额的粮饷的,为此还埋怨袁总督,都不知道向朝廷多要一点饷银。

粱甫脚步毫不停留的带着队伍穿城而过。

这次的队伍,比晁刚的更加整齐,浑身散发的杀气,也让看守城门的这几人,浑身一个激灵。

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几百里的急行军,让整支队伍都有了更多的疲惫。

只是靠着水袋中的淡盐水,在补充着体力,身上带着的干粮,早就没有心情吃上一口了。

穿过了塔山,就是大兴堡。

而想要到锦州,还得过一道小凌河,走松山应该是最近,晁刚想着地形图,怎么才可以快速的到达目的地。

而在地图上,离建奴最近的却是西平和右屯,还有大凌河堡。

“要是现在皇上的海军建设好了,哪用得着走路,沿着海岸线,很快就能到右屯了。”

一路行来,张存孟感受到的东西更多,原本他还以为所谓的海军,就是在海里捕鱼,现在看来对于军事的作用不可忽视。

“要你说?若不是袁崇焕带兵走的太急,只需半年时间,哪有这种事情发生。”

最为少将军,晁刚是知道崇祯皇上的一些计划的。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是他带领着新兵顶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