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广袤的草原上,从进入腊月起,便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此时的塞北已经到了“滴水成冰”的时节,大草原的苍凉,西北风呼啸着同,在这滴水成冰的时节里,又给这种苍凉平添了几分萧瑟之意,而广袤的草原入冬后景色却十分壮观,冰天雪地,大雪没腰,地是白的、树是白的,山是白的,宛如一个银色的世界。
进入三九之后,这片被冰雪覆盖的雪原上,最低温度零下三、四十度,别说是呢大衣,即便是穿着呢绒翻羊皮大衣,站在野地里,对于尚不习惯北方寒冷的人来说,依然还冻得浑身打颤。而对于十六集团军的官兵而言,这样的酷寒却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他们必须要学会在酷寒条件下的冬季作战,而更为重要的则是检验武器装备在极寒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零下46。5度!”
这是正处风口的山谷中的温度在寒风的作用下相较外间温度低了5。2度,而对于试验人员来说,这却正是再好不过的天气了!
在过去的几天中,他们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低温,从子夜时温度降至零下45度后,针对各种汽车、战车、牵引车、抢救车,甚至还有飞机的极寒测试便开始了,他们必须抓住每一分钟的极寒,谁也不知道的,这种极寒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试验结果表明,26式重战车在外界气温为零下46度的情况下,防冻液由零下40度加温到60度的加温时间为40分钟,加温器的温升率为2。7度/分。润滑剂在使用14号稠化油时,可以起动发动机,起动后再用低档低转速进行加温行驶,待油水温度达到规范后再进行高速行驶。起动后和低速加温行驶时,发动机转速不能太高,以防因机油太稠,循环不畅润滑不良,给发动机造成剧烈磨损,或是机油压力太大造成机油管破裂……”
在一间大型的可容纳数十人的冬用帐篷里,一群来自北方重机的职员们,这位嘴都冻得不听使唤,大家裹着皮大衣,围在暖炉旁,哆里哆嗦说道着试验结果。一直以来,因没有寒带气候,使得车辆只能在“冷库”内进行“极寒”测试,而冷库却无法取代自然环境。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间,严寒试验充分暴露出了一些武器装备的问题。
“相比之下,26式轻战车在外界气温低于零下40度时,采用配套的在寒区使用的发动机机油和变速箱机油,轻战车在寒区的起动性能虽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仍可正常启动,且不需要加温。在外界温度为零下36度、采用14号严寒稠化油和发动机机油温度在0度以上时,可迅速起动,起动后可低速行驶,显示了采用风冷发动机的26轻战车较采用液冷发动机的26重战车的优越性,因为在此种条件下,重战车必须用加温器对发动机进行30分钟以上的加温,否则是难于起动的。”
作为二六式轻战车的设计师,戴子臣在提及轻战车的优点时,脸上难免流露出些许激动,或许,26轻战车是“一堆进口拖拉机零件拼凑”的“代用品”,但实战证明,它的性能是可靠的,而其中最为可靠的就是北方重机的子公司通用动力公司提供的直列6缸风冷发动机,按照他最初的设计,原本26轻战车是采用两台拖拉机发动机,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单台发动机,118千瓦发动机原本是重炮牵引车的动力,用在26轻战车上,甚至有点大材小用,但却进一步提高了战车的性能,相比于液冷发动机,风冷发动机的性能更优良、零件更小,且寿命更长。
“随后进行的保温试验再次说明了这一点:对于26轻战车,在车辆正常行驶、发动机油温达80——90度时,用蓬布将车辆盖好进行保温,车辆停放15——18小时后,可迅速起动发动机,而且车辆停放26小时后,仍然可以起动发动机。而26重战车在同样外界气温和停放时间条件下,则再不能直接进行起动,必须用加温器加温30——40分钟,大大延长了出车前的准备时间,这对作战使用无疑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在军方决定在未来以26中战车为主力的情况下,一但进入冬季,温度降至摄氏30度后,在缺少加温器的情况下,战车甚至有可能变成废铁!”
一堆废铁!
看似有些危言耸听的话语,听在袁伯焘的耳中,却让这位装甲兵指挥部后勤技术主官的眉头猛然紧皱,但亲自参加整场试验的他却知道,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就像现在,集团军三个重型战车营平均没有装备加热器,而这意味着,重战车营如果在这种天气下投入作战,就必须要采用土办法加温,否则很难发挥作战。
“那么,你有什么想法?”
抬头看着袁伯焘,戴子臣稍作犹豫后,然后道出了他的想法。
“研究新型可用于26重战车的风冷发动机!”
研制新型风冷发动机,一系列的寒区试验使得戴子臣看到了二六重战车的不足,也正因如此,他的心里才会冒出这么一个念头,面对的发问,他自然的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根据我们的统计试验发现,相比于水冷柴油机,风冷柴油机更为可靠,据统计,在水冷柴油机的故障中,有38。2%生在水冷却系统中,而风冷机最大的特点是不用水作冷却介质,完全靠风冷却,一方面,大大简化了维修保养工作,不会发生所有涉及漏水、腐蚀、蚀和防冰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缸套无水,起动手暖机时间短,只需要5分钟,相应的水冷机则需要15分钟,在所有工况下,缸壁温度均较高,所以,缸盖、气门等磨损较小,大大提高了柴油机使用寿命,以26式重战车为例,他的发动机寿命仅500小时,而26式轻战车所用风冷机,不仅单位耗油量较其低15%,且寿命更长达5000小时,这意味着在其服役全程,几乎不需更换发动机……”
“换发动机?”
眉头紧锁着的戴子臣听着这个建议,眉头顿时皱的更紧了,在他看来,这未免也太过儿戏了,
“风冷机或许比水冷机更好,但是战车是个整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我觉得除去低温使用不令人满意外,二六重战的技术指标还是过硬的!再则,寒区使用不是不佳,而是碰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却又是可以通过辅助手段解决的……”
之所以反对戴子臣的建议,是因为随着拖拉机总厂的投产,二六式重战车的生产计划从去年10月即已经展开,通过逐步协调,到今年年中,即可达到月产100辆的规模,这个时候若是冒然进行改进,势必将会打断二六重战车的生产,进而影响到集团军群的装甲化进程,这显然不可能为司令部所接受。
“但是如果现在重新研制发动机,那么整辆战车从发动机到传送装置都有可能需要修改,到时候,部队的机械进行程就势必受到影响,我想司令部亦不可能接受。不过……”
说到这里,戴子臣的话峰突然又是一转。
“考虑到轻战车更适合中垩国目前的道路交通环境,虽说26式轻战车表现出色,但也暴露许多问题,因此,我会向司令部提出申请,研制26轻战车的替代型号,毕竟,未来,不是所有部队都能装备数量充足的重战车,所以,发展新型轻战车,应该是未来的当务之急,戴工程师,你们可以进行一下初步研究,如果通过的话,很快司令部就会下达相应的技术指标!”
直视着袁伯焘,这个不过才二十五岁的年青设计师,正是因为26轻战车而成为国内知名的“战车领域的权威”,戴子臣的脸上露出些笑容。
“不过我个人觉得,替代型号的装甲、火力、速度都应该远胜过26轻战,同时呢,他还应该与重战车有一定的通用性或者通训性!”
“通训性?”
这是第一次,戴子臣听到这个有些新鲜的词汇。
“这个通训性,还是我从你那学到的,只要会开拖拉机就能开26轻战,所以我们的装甲部队才能在短期内组织起来,但会开拖拉机,却不向见得就会开重战,培养一个合格的战车车组最短需要半年,如果从零开始,则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我希望未来轻战车在驾驶、武器操纵等各方面,能够与重战车相通,轻战车车组可以直接转为重战车车组,甚至不需要换型转训,”
作为一名曾在公司任职的非职业军人,但对于战争袁伯焘有着自己的理解,而在他的理解中,这种通用车组,远比两种互不相通的车组更符合“经济利益”。
“这样一来,轻战车组就可以成为重战车的后备车组,各步兵师战车团亦可源源不断的为战车师提供车组,如此,我们才能把最先进的战车交给最优秀的车组,让其发挥战斗力的最大化!”(未完待续『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中文网()阅读,给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给予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山河血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