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 马拉申科大忽悠(1 / 1)

钢铁苏联 柯基丶 1488 字 1个月前

第1611章马拉申科大忽悠

“这这么做真的能行吗?将军同志。”

尽管已经是内心激动、真的很想就此干脆答应,但莫洛佐夫的内心仍然有着最后一丝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是出于对未知的不安。

马拉申科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更加严肃、不开玩笑。

“你应该知道我和科京长久以来是怎么合作的吧?知道的吧?莫洛佐夫同志。”

“.”

作为科京的竞争对手,莫洛佐夫自然不可能心大到一点都不关注科京那边的情况。

事实上,莫洛佐夫不但非常关注,甚至可以说有些羡慕嫉妒。

马拉申科和科京玩的这一手把原型车直接拉战场上测试,理论上来说是不合规矩的。

但是人家俩人玩的这一套偏偏就能行得通,确实有很多拿得出手的优秀重型坦克,把德棍揍得屁滚尿流、哀嚎不已。

马拉申科给科京提建议和意见,科京根据马拉申科的反馈要求来设计更加优秀的重型坦克,而后再将新车小批量生产交付马拉申科拿去前线测试。

测试的反馈结果无外乎就是德棍被草上了天,新式重型坦克好用的一批、赶紧加速量产换装,同时还附上一份马拉申科从前线上发回的实战记录报告与意见。

再然后,科京就拿着自己的方案和老马同志的报告,去莫斯科要求项目审批通过。

出于老马同志的声名远扬,加上科京的“红军重坦之父”美誉,二者强强联手的最终结果无外乎就是项目审批通过。

有了更加强大的新式重型坦克做实际例子支撑,马拉申科再向科京提要求、科京再设计新车、而后再送去前线上把德棍打的屁滚尿流,最终把方案拿去莫斯科审批通过。

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很棒的良性循环,自打IS1重型坦克开始就已经是这样。

上面的那些大佬对于马拉申科和科京的合作也是不插手、不吱声,毕竟就连慈父同志都对此默许、不发话,你再牛逼还能牛逼的过慈父?闭上嘴老实待着没人把你当哑巴,能在莫斯科道上混的哥们有几个是智商不够用的?没人会干这种傻子干的蠢事。

知晓这一情况的莫洛佐夫羡慕吗?

老实说,很羡慕。

因为这对科京、对设计局的负责人而言,就意味着生产资源和生产权重的倾斜,以及用不完的研发资金,就连斯大林同志那儿也是终日笑脸相迎、和和气气。

但莫洛佐夫实在是找不到一个,能像马拉申科这样厉害的人跟自己搭伙儿合作。

莫洛佐夫确实动过跟卡图科夫合作的想法,但怎奈卡图科夫几次提交来的实战反馈意见和建议,都有些脱离实际。

不是要求和标准提的太高,第二设计局造不出来这么牛逼超前的玩意儿。

就是实际造出来的东西,实在是难以达到现实需求标准,原型车测试以失败告终。被唤做“切尔诺阿尔法”的那辆T34100原型车,就是这么个失败的例子。

或许卡图科夫真的不如马拉申科那么厉害,但也可能是自己的问题。

莫洛佐夫说不好,也不想在背地里去嚼舌头,把马拉申科和卡图科夫两位前线指战员评价个高低,让人听到了给说闲话。

但莫洛佐夫确实无意中猜对了一点,那就是老马同志真的比卡图科夫厉害,而且这厉害程度已经是超出了一个次元不止。

当然,这种厉害指的是马拉申科身为穿越者、对什么样的装备设计思路和发展方向才是正确的,在这一方面所拥有的任何本时代土著人都无法企及的超前前瞻性。

说白了,只要是马拉申科给出的设计思路,实际上连想都不用想,试错都可以免了,绝对是对应实战需求的最合适选择。

听上去很牛逼是吧?

其实也没啥,穿越者自带的天赋属性而已,但却又是个很了不起的外挂。

对此毫不知情的莫洛佐夫,根本不晓得马拉申科身上隐藏的最大秘密:穿越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犹豫不决又拿不定主意实际上完全可以理解,搁谁遇到这样的事儿都会心里七上八下、得考虑一下好好想想。

马拉申科明白并且理解,所以在话音渐落之后并未继续开口,只是杵在那儿静静等待着莫洛佐夫再度开口的那一刻。

合作的橄榄枝已经递过去了,该说的话、该表达的意思自己都讲清楚了,剩下的就只能看莫洛佐夫自己怎么选了,这事儿可不是马拉申科能强迫或者是替他莫洛佐夫做决定的。

也不知是过了多久,整个人都平静下来的莫洛佐夫,终于在马拉申科等到都觉得有些无聊时悄然开口。

“希望等我老去的时候我能庆幸我今天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将军同志。我听从你的建议,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转过身来的马拉申科眼瞅着莫洛佐夫那一脸正色的表情,“事儿终于办成,自己没白跑这一趟”的尘埃落定,至此也终于是让咱老马同志松了口气。

“相信我,会有这么一天的,莫洛佐夫同志,我向你保证。”

“你我之间的合作,必定会被载入史册、青史留名!这会挽救无数的红军战士生命,尽早粉碎呐粹法希斯的邪恶心脏,一定会!”

唤做“铁盒姑娘”的新式步战车项目就这么敲定了,但莫洛佐夫还需要马拉申科再做一件事:替“铁盒姑娘”写一份“我很中意她”的亲笔报告,到时用来给莫斯科的那些人看。

不说立刻批准量产,最起码要把这个研发项目转正的正式上马给批准了,要不然连个正式的项目代号都没有、终归不是个正经事。

在之后的几天里,马拉申科一直留在莫洛佐夫这儿,吃住都未离开。

除了构思撰写尽可能详细、有说服力的报告之外,马拉申科还给莫洛佐夫提出了不少细节上的意见和建议,令莫洛佐夫属实是醍醐灌顶一般收获良多。

新式步兵战车按照马拉申科的建议,被撤掉了原本的敞篷漏风机枪塔,取而代之的是设计图上重新构建的一个25毫米自动机炮,加7.62毫米同轴机枪的小型全封闭炮塔,类似T43炮塔构型的精缩版。

就和85毫米坦克炮原本是取自防空炮的设计源头类似,这门25毫米自动机炮原本也是红军的小口径防空炮。

莫洛佐夫要做的,就是把这门本就体积比坦克炮小得多的东西给搬进炮塔。

因为设计简单、造型小巧的缘故,这活儿难度其实并不大,在项目正式上马之后很快就能搞定。

一些在不远的将来会掀起重大变革的蝴蝶效应,从这时候起其实就已经开始缓缓煽动了翅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