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非洲一些小国、弱国。
就算美国给这些国家从武器级浓缩铀的提炼到核弹引爆装置的原理一整套完整的核武器技术,给这些国家十年时间,这些国家也做不出一个能爆炸的核弹。别说十年,可能二十年也做不出来。
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国家缺乏关于原子物理学等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储备。
陈锐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
有着一整套完整的纳石人对纳石的运用方面理论知识,但缺乏能量、动力这些方面的知识。
如果纳石人对纳石的运用方面的知识结合现代丰富的动力学、能量学知识,就可以很轻易地实现纳石能量为汽车提供动力来源,为手机提供连续开机几千个小时的能量,为整个城市的用电提供丰富的电能,。
甚至一个拳头大小,储能值在1万纳的纳石可以提供宇》无错》宙太空飞船在太空中连续飞行100年以上的动力来源。
结合绿眼人成功的封闭循环生态系统圈实验。
可以憧憬一下,在人类未来的有一天建造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在宇宙飞船的船舱中建立一个封闭的循环生态系统,宇航员像日常生活一样生活在其中,理论上宇航员可以一直在其中生活下去,以储满能量的高等品级纳石作为宇船飞船的动力能源,几颗储满能量的高等纳石足以支撑宇船飞船载着人类在宇宙中旅行。
在理论上,宇宙飞船载着宇航员可以到达太阳系很远的地方。
甚至脱离了包裹着太阳系的由炽热而活跃的粒子组成的太阳圈顶层,进入了寒冷黑暗的恒星际空间。
探索在太阳系外无垠的恒星际空间中。
当然。这只是在理论上。
人类要实现载人宇宙飞船冲出太阳系。还要面对非常多的难题。还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几十年,上百年。
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纳石人的纳石能量以及绿眼人的封闭循环生态系统圈给了人类实现进一步探索太阳系外的恒星际空间给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纳石吸收宇宙能量实现为人类造福,是一种洁净无污染,更安全,更环保的能量。
陈锐希望有一天,纳石能量全面取代石油、核能、天然气、煤等能源。普遍运用到人类日常生活各方面,成为新一代的能源。
陈锐相信会有这一天。
因为纳石能量是一种使用更方面,利用率更高,成本更低,更安全,更环保,还能循环利用的能量。
但不是现在。
是在陈锐真正有能力掌握自己命运以及保护家人安全的那一天。
有了托尔图加岛作为一个主体国家,以及拥有武器级的纳石作为威慑。
到那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去惹陈锐。
因为陈锐手里掌握了足够毁灭十几个大城市的武器级纳石。
这一天不会太远,或许在十几年后。几十年后会得到实现。
当纳石能量全面取代石油、核能、天然气、煤等能源,普遍运用到人类日常生活各方面时。
到那时。
天重新变蓝。
水重新变清。
汽车不再排放尾气。
纳石能量取代了核能。人类不会再有核幅射污染的威胁了
人类没有气候变暧,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等一系列因环境破坏导致的严重后果对人类生存构成的重大威胁。
地球压力太大了。
人类太需要一个蓝天,绿水,充满氧气,生物多姿多彩的地球
陈锐身上拥有储能值2000纳以上纳石12颗,高等纳石7颗,包括储满能量,能量值为1万5000纳的湛蓝色纳石。
理论上,这些纳石可以做武器级纳石。
2000纳能量相当3~4颗美国投放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释放出来的能量。
陈锐拥有19颗纳石武器的坯原料,要想拥有纳石武器,不难——
陈锐从孕海珠空间出来。
出现在海底坑洞底部洞穴中央的原来平台的位置,爆炸中心。
这里原来用巨大的岩石块砌成的平台没有了,洞穴没有了,纳石人开凿居住的洞室也没有,纳石人存在的一切迹象都被抹去了。
以陈锐站立的位置为中心,出现一个直径400多米,300多米深的爆炸坑。
陈锐在脚下发现一些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晶体,小的只有小拇指大小,大的有巴掌那么大。
这是爆炸瞬息产生的高温将附近的沙粒融化成了晶体。
爆炸坑满目疮痍,形成一个月牙形的冲击波
这些情景正无声地向陈锐诉说着这里在几个小时前曾发生过一次巨大的爆炸。
陈锐离开了海底,回到海面。
海面上恢复了平静。
快艇没了。
快艇处在爆炸中心的海面上,剧烈的能量将快艇撕成碎片。
陈锐施展水遁术,向1000多公里外的阿尤恩小镇游去。
陈锐身形如电,在水中游动的速度迅速无比。
时速达到了450公里/小时。
非常快了。
要知道,动物中的游泳冠军旗鱼平时速才90公里/小时。
陈锐施展水遁术后在海中游动速度是旗鱼的5倍。
1000多公里只用了3个小时不到。
陈锐回到了阿尤恩小镇。
关于阿尤恩小镇。
很多80后的人大概听过一首歌,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麽流浪,什麽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非常经典,非常抒情,有点悲伤的一首歌。
这首歌可能至今在很多80后的人脑海中记忆犹新,很多人都会哼唱几句。
这首歌是齐豫唱的,出自三毛的词《橄榄树》。
三毛是台岛非常有才华的一名女作家。
她的作品、诗词,《万水千山走遍》、《滚滚红尘》,《橄榄树》,带给80后的人非常多的难忘的回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六节阿尤恩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