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青岛港的发展不尽人意(1 / 1)

振奋新明 小波不停 1220 字 1个月前

进入1670年春,前往灾区督阵的朝中重臣陆续回返。灾民们只要安然度过冬天,往后的日子就会好熬很多,南方的粮收比较早,再有两三个月就能收一茬粮食,那时候他们就算是彻底安稳了。

张同敞和李定国他们回来,李振新就没啥可干了,本来他想着继续回天津当咸鱼。可几位出长差的人不答应,他们觉得南方灾区还有很多事要处理,这时候李老大最好是过去看一看,因为在重建灾区方面,你老人家的主意比较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宁宇、别山,你们工作已经干的挺不错了,吾过去最多也就是装模作样的视察一番,估计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除了给地方官员添乱,增加他们的迎接成本以外,作用怕是不大吧?”

“邦德、你这就不对了,中南百姓受了这么大的灾难,你怎么可以不去一趟哪?哪怕是见见百姓,也是对他们莫大的鼓励。你知道吗?吾这次去灾区,遇见的百姓们都在打听你是否安康。在百姓心中,你最关心民间疾苦,是受上天眷顾的,你过去一趟会把福气带给灾民,震住灾神。”

李定国一本正经的说了一堆封建迷信的话语,合着是把李总裁当吉祥物,发往灾区驱邪啊?众情难拒,不得已李振新只得在大明历二月的时候启程南下,巡视长江沿线的灾区重建工作。

朝廷的计划是让李总裁直接到灾区,沿着长江将受灾最重的地方走一遍就行。可李振新觉得这么做没意思,既然要出差,就多出一些日子,一年半年不嫌少,两年三年不嫌多。他打算从北京出发,先到山东、江浙等地转转,然后沿江西进,巡视一下灾区。如果情况容许,去趟两广、四川也未尝不可。就当临退休之前的最后一次公费旅游了,将这大好河山好好看一遍。这些年他还真没啥机会瞎转,去过的地方还没朱由樃多哪!

乘着火车从京师出发,两日后到达这次巡查的第一个大站济南。山东是北方诸省中,光复时间较晚的省份,因此存在感一直比较低。很容易让人忽略到,它其实是人口大省的身份,实际情况是目前山东全境有两千多万人,是比中原更具规模的省份。

济南是目前铁路线南北交汇的枢纽城市,这几年商贸十分繁荣,城中店铺林立,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完全是一副商业大城的景象。

在济南城转了一圈后,李振新转头去了登州港。登州港现在是大明北方最重要的出海港之一,从陕西、中原过来的工业产品大半选择从这里出海,纯出口商品比天津港还多。

因为是不冻港,登州的地理优势明显,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大有全面超越天津的趋势。目前两大港口竞争氛围很浓,互相抢货源和市场的事层出不穷,官司都打到了京城。李振新这次过来,就是想看看这座名港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什么地方,好协调它与天津港的矛盾,让两个港口进行差异化发展,不要太过雷同,陷入严重的内卷。

看了一圈港口的情况,总体来说这边的规划要比天津港混乱,新旧港口设施混用、码头上的各类布置都有些杂乱。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估计现在的管理者想要改变也不容易。

把港口的官员和客商聚在一起,李振新组织了一场调研会,想听听他们对港口未来的想法。

会上这些人支支吾吾的,紧张异常,说了半天、除了对李振新看望他们表示激动以外没说到任何实质性的问题。让李振新觉得这会白开了,纯粹是浪费时间。

会后在码头的仓储区查看了一下存储商品后,李大办法觉得自己想明白了。为什么执意要让这些港口存在差异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港口就应该充分竞争,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弄清楚定位不就行了,哪怕到最后某些港口难以为继,那也没关系,总有活下来的港口。

想明白这道理后,李振新不在纠结如何给登州港的前途做谋划,走马观花的转了一天后,转头南下青岛,看看那边的建设情况。

青岛是新起的码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民用码头,另一部分是军港。军港这边建设的挺像样子,无论是规模还是设施都相当先进,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模范港口了。民港这边发展就有些不尽人意,虽然铁路也通到了这里、这边的港口条件也比登州好,可就是没有人气。无论是海商还是西北来的供货商,他们更愿意去北边的登州,这里到现在为止还是以周边商贸为主,没有成长为大型外贸港口。

这地方发展不尽人意,是李振新没有想到的。可以说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觉得在后世这里能成为北方第一大港,那么现在它就理所应当的能发展起来,没考虑当下的实际情况。后世的青岛能发展起来不仅是因为港口条件好,还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青岛港刚开始是德国殖民者建起来的,其设施条件在那个时代是远远领先于周边港口的。另外那个时代已进入巨舰时代,青岛港口条件有利于大型船只停靠,不像现在几百吨排水量的船都算大舰,一般的港口都能停靠。最关键的是青岛还靠近日韩,那时候日韩的贸易规模不是这个时代能比的。

目前来看青岛一时半会是成为不了重要的贸易港口了,只能慢慢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青岛港就维持不下去,这边还是有些业务的,只是没有想象中的大而已。

这样也好、相对平淡的民港正好适合军港安心发展,不然太复杂的环境会影响军队的单纯性,让军队沾染上太多的市侩气。

不过这想法可不能给当地的官员说,不然会泄了他们的气。于是在和当地官员的谈话中,李振新一本正经的说道:“青岛是后发港口,暂时发展的慢是正常现象,但大家可不能因此而丧失了进取心。青岛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今后大家要将目光放到大吨位的航船上。综合来看,未来的海船会越来越大,这就是青岛的机会,在港口布局上一定要有前瞻性,我们建的港不是用一二十年,要照百年大港的标准来建设青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