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大漠孤烟直(1 / 1)

振奋新明 小波不停 1287 字 1个月前

冬日的草原一片枯黄,一万多兴平军,向着北方蜿蜒而行。

206旅是后勤保障旅,他们将在喀尔喀草原进行停留。在那里建一个兵站,负责为深入草原的部队提供后勤支援。

“贺老哥,这次又让你的部队参与进行远征,这一年多来,可是辛苦你了。”

“国公说那里话,吾能有幸参与这次远征,已经知足了!文人们常说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这次咱们干的事比这些功绩还大,吾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老哥现在进步很大啊?这套辞令整的还挺像那么回事。”

“兄弟,吾说实话,当年和你一起打延安城的时候,吾就绝的你非常人。现在在你的麾下打仗,就一个词——踏实!俺知道,你所思虑的都是远事,只要跟着你干,准没差事!”

贺久通已经不是当年的义军头领了,摆正了自己的身份后,他越发崇拜李振新。

喀尔喀草原的几个部落汗王也注意到了兴平军的军事行动。他们的态度是,不惹事,不参与,让这支汉人武装赶紧通过就行。

以前蒙古部落对大明的军队是不屑一顾,可面对兴平军却不得不夹着尾巴。因为他们也看到了头铁的部落,有什么下场。强盛一时的建州女真,都拿这股军队没办法。咱们蒙古人,又何必和这支凶兵一凡见识?

“国公、再往前走就到了准葛尔部蒙古的治下!”

“曾格的人到这边了没?咱们是帮他撑场子,他总得有点表示吧?”

“曾格的使者说,他们汗王带着部下马上就赶到这里了!到时候两家兵马合兵一处,共同对罗刹贼兵的军堡发起进攻。”

“他能带多少人来?还有他那个弟弟车臣汗,现在的实力怎么样?罗刹贼兵并不是此次远征的主要对手!车臣汗的兵马才是!”

“国公、这笔银子我不想给,搞这个机器,他吴六四有贡献,咱们家难道没贡献?你和馨儿都出了大力!还有你以后有啥想法,能不能先考虑一下咱们家的厂子?我们一大家子也要吃饭,你全想着给别人出主意赚钱。”张娜管理的奔驰车厂,也想生产蒸汽机。李振新的意见是,支付一万专利费就行。

可老婆就是不想花这个钱,明明这玩意是自家人花钱又出力的,怎么着也能免费使用吧。

“你到提醒我了,馨儿也是蒸汽机的主要发明人,以后专利费的分配,她得占一份。这一万专利费花就花了吧,咱们家的厂现在还没能力自己设计这种大项目。等厂子投产了,我去转转,给咱们自家生产的机械出点主意,绝对比他们做的合用。”

“你就骗我吧,还有馨儿分的那笔钱是写在她的名下,还是咱们家名下?”

“当然是个人名下了,这事写在咱家名下像什么话?”

“就知道你的德行,把你闺女就偏吧,我看你偏到什么时候。你哪怕娶个妾室生个儿子偏心,我都能理解,偏闺女是怎么一回事?对了,咱家子嗣单薄这事,你可要上点心!”

以权谋私,给闺女争了一笔专利费,并没有安抚住自家夫人的心。反倒是拐弯抹角提醒他,要娶妾室了。有大老婆着急忙慌的给自家丈夫找小三的操作方式吗?还真有!张娜就是这样的女人。

有这个想法,并不是她多么大公无私,而是现实需求。李家现在是名门显宦,放眼整个天下也是数一数二的权势家族。可这个家族,全家老小加起来只有四口人。这肯定不行,只要家里的两个男人有一个出了事,整个家族就彻底夸了。

张娜本以为,李振新是大家族出身,隐姓埋名到陕北抗清。曾经提过好几次让李家族人,过来帮忙搭理家业。但李振新的说法是,自己全家被乱兵给屠了,他整个家族就剩自己一支独苗。这话现在看来可信度非常高,前几年还可以认为是怕牵连族人,现在再怕个毛线。

没有族人可以依靠,只能想办法多生孩子了,尤其是男丁。靠自己一个人生,生到猴年马月也兴旺不了一个家族。如今嫡长子已经有了,那么作为正房夫人,就得考虑开支散叶的事情。不然以后自己儿子长大了,也没个帮衬!在张娜心中,还有个大念头,要想实现这个大念头没人是不行的!

“宋先生、你的天工开物第一版,就藏到秦王府的藏书阁里,这里要改造成大型图书馆。供天下人,免费查阅文献。”蒸汽机有成果后,李振新的想法是,要把现有的科技类图书进行汇总整理,做一个专业性学术机构。地点就定在秦王府,这么大的地盘放几个灵位,显得有点太浪费了。

“这么大的图书馆,若是藏百工的书,是不是有点太浪费?文史子集,吾看都能藏到这里,以后读书人查书也方便。”

“那就按先生的说法来吧!”本来是专业的理工类图书馆,最后弄成了一个综合图书馆。这也是没办法,当下的国情就是这样。

在考察图书馆地址的时候,见到了一个被遗忘的人。洪承畴,这老贼现在半死不活的在王府的一处小院养老,整个人老的不像样子。

看到丧失动力的洪承畴,李振新突然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洪先生,在此处生活的还如意?”

“还算如意,不知国公此来何意?莫非是觉得老朽还有用处?若是国公觉得吾还能堪用,老朽定能效犬马之劳。”一个能当汉奸的人,心里怎么会将功力心彻底放下?他现在想抓住一切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吾这边还真有个事要用到先生,吾想邀请先生和其它几位降臣,干一件事,编写一部崇祯年国史本纪!”

“让吾编崇祯国史,国公这是何意?”

“崇祯十七年,是我大明江山最波折的十七年,先生正好是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亲历者之一,从你的角度来看国朝兴衰,会大有益处。”

“不知吾当以什么态度来编这部史书?”

“秉笔直书,不必为尊者讳!先生尽管直抒胸怀,吾保证阁下不因言获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