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改革(1 / 1)

千金谋势 李恕恕 2624 字 1个月前

待李复书在赵学尔跟前站定,赵学尔突然后退一步,跪倒在地,十分郑重地给李复书行了一个臣子朝见天子的礼仪。

李复书被赵学尔的郑重其事唬了一跳,赶紧去扶赵学尔:“这是做什么,怎么还突然行起这么大的礼来?”

赵学尔起身笑道:“我若是穿这么一身去安仁殿,一应仪仗事宜又要搅扰得宫人们不得安宁,但若不着此衣服与陛下面奏,又觉得有失郑重,所以只得请陛下来北辰宫了。”

“哦?皇后究竟要与我说什么事情?”

听赵学尔这么一说,李复书更加好奇。

赵学尔从宽大的袖子里拿出一本奏折,递给李复书道:“这是我写关于地方州县发展和地方官员选拔的几点看法和建议,想请陛下看一看。”

李复书笑道:“原来是这件事情呀,皇后直接与我说就是,何必如此隆重?把我都吓了一跳。”

他虽然这么说着,但还是接过赵学尔的奏折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就神色严肃了起来。

有些地方他似乎觉得还不错,不禁点了点头;有些地方他似乎又不甚赞同,不由得眉头微皱。

待李复书看完了奏折中的内容,赵学尔十分期待地问道:“陛下觉得如何?”

李复书看着奏折意犹未尽,忍不住点了点头,笑道:“这个把全国各州县地方划分等级,并且实施不同的政策治理地方的想法不错,你是怎么想到的?”

南唐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均,贫富差距巨大,以至于常常有偷盗抢劫、杀人越货、甚至作乱造反的事情发生。尽管如今刑罚严苛,但这样的事情仍然屡禁不止。

李复书身为皇帝,自然希望全国各地都能繁荣发展,南唐的每一个子民都能衣食富足,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只是他虽然有这个心愿,自从他登基以后,也发布了几个他认为是利于百姓生产和生活的政令,可常常各地方收到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有些地方收效甚微,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如今南唐全国各地都是施行的同样的政策,征收同样的税收,百姓们要履行同样的劳役。

他却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把全国各地州县按照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分为三六九等,再依等级实施不同的政策治理地方。

如果赵学尔的想法当真得到实施,是不是就能够实现全国各地共同发展,百姓们全部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美好愿望了呢?

赵学尔道:“承州与朔方接壤,虽然城中有重兵守卫,可郊外却没有那么多兵力来保护。特别是西郊的苍怀县,在长源江以西,与朔方青州只隔着一个小山头,一旦朔方军队来袭,他们必然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掠夺和攻击。六年前,盛金带兵攻打承州的时候,就曾经抓了许多苍怀县的百姓胁迫承平军开城门投降。”

“后来战事稍有停歇,父亲便让他们搬到荆仓县的一处荒地上,由官府出资为他们建造房舍,而且他们还可以凭借手中的田契在荆仓县获得与原来同等大小的土地。这样有了房,又有了地,他们便可以在荆仓县重新生活。而且还有了长源江的保护,再有朔方军队来袭,他们至少可以来得及逃跑或者藏起来,等到承平军来救他们。可愿意搬家的人只有一少部分,大部分人却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搬家。”

“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守旧,舍不得原来的家?”

李复书好奇道。

明明他们搬了家以后,生活没有改变,生命却能够得到更好保障,为什么他们就是不愿意搬家呢?

除了守旧,李复书想不出其他的原因来。

可若是因为守旧而丢了性命,这也太愚昧无知了吧。

赵学尔摇了摇头:“后来我发现,愿意搬家的人,都是家里多少有一些资财的人,而剩下那些不愿意搬家的人就是家里贫穷,没有余财的人。”

李复书还是不解:“官府为他们出资建房,又给他们划分了新的田地,搬家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损失,这与他们有没有余财又有什么关系呢?”

赵学尔道:“官府虽然有补贴,但究竟资金有限。虽然给他们建了房,也给他们划分了土地,但他们搬家的车马费用却要自己出,一些大的物件搬不走,便只能扔掉。新建的房子只不过有个框架而已,至于其他的修饰,比如抹白、门窗、篱笆等等这些却还是要他们自己去添置。”

“分给他们的荒地也要他们自己去开垦,荒地的收成若想赶得上良田,没有个三五年总是不行的。而那些不愿意搬家的人,就是连这些小小的损失都负担不起的人家。既然搬了家也没有活路,还不如安分呆在原地,至少能过一日是一日。”

听了赵学尔的解释,李复书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之前只以为是那些人愚昧守旧,却没有想到他们不愿意搬家确是有自己的苦衷。

李复书闷闷地问道:“那......那些人最后怎么样了?”

这几年朔方和南唐的战争尤为频繁,不用问也知道,那些人可能多半已经死了。

可他还是心存侥幸,想问上一问,也许......

也许这些人还活着呢?

赵学尔道:“当时我们与朔方战事不断,需要修建许多防御工事。父亲便让人把这些搬不起家的人挨家挨户地登记造册,只要他们每年服半年劳役,修筑防御工事,官府便会帮他们搬家,免去他们近三年的税收,并且给与他们粮食补助,直到他们地里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所以这些人都还活着?他们没死?”

李复书十分欣喜地问道。

在李复书期盼的目光中,赵学尔点了点头,笑道:“是,他们还活着,在荆仓县重新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李复书长叹一口气,提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转而又想到:“后搬家的人家待遇这么好,先搬家的人难道没有异议?”

赵学尔道:“陛下以为服劳役是多么轻省的事情?比起开荒种地来,只会更劳累,稍有余财的人家都不会愿意的。若真是官府不分个等级,一律按照贫困户去办,恐怕他们才会有异议。”

李复书点了点头,觉得赵学尔说得有理。

又想到赵学尔今日的提议,笑道:“所以你就是由此才想到要把全国各州县地方都划分个三六九等,然后再每个等级都实施不同的政策来治理?”

赵学尔点了点头:“是。一个小小的州县,若想治理好一方,都得因户施策。而南唐幅员辽阔,全国这么多州县,各地的区域环境和发展水平都不一样,自然更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用同一个政策来一刀切。”

“所以我想,可以把全国州县划分为富裕、人多、人少且贫三类,每个类别实行不同的策略来治理地方。人少且贫的地区实行的政策要以使人口多起来为目标;人多的地区实行的政策要以使百姓富起来为目标;富裕的地区实行的政策要以教化百姓为目标。如此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必能使全国各地都能全面发展,最终让全国百姓都能衣食富足,脱贫致富。从此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威耀四海。”

赵学尔的话实在说到李复书的心坎儿里去了。

作为一个皇帝,他自然希望南唐能够在自己手中繁荣昌盛,海晏河清,威名远扬,万国来贺,四海臣服。

只是......

“若要给全国这么多州县都分个一二三等,首先便得定个标准,什么样的州县算‘富裕’,什么样的算‘人多’,什么样的又算‘人少且贫’。而且分了类以后,又得给每个不同类别的地方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而且根据每个策略实施以后达到的效果,还得重新分类,并且又要重新制定不同的治理办法。光是这么想一想,我就觉得太过麻烦。”

李复书自从当了皇帝以后,桌案上的奏折和陈条,就没有哪天清空过。

此时赵学尔又提出这么复杂的治国策略,只叫李复书想想就头痛。

赵学尔义正言辞地道:“治理国家哪里有容易的事情?而且陛下又不是一个人,身边还有那么多宰臣在旁辅佐。陛下只管把这些事情交给他们,谁还敢说一个‘难’字?”

宰臣们当然不敢说“难”,毕竟后面等着做宰相的人多着呢。只要他们说做不到,后面立马就有不怕“难”的人能顶上来。

李复书被赵学尔激昂的情绪感染,心中顿时豪情万丈,朗声道:“好!我这就去找宰相们商议。”

“陛下且慢。”

赵学尔把李复书拦了下来。

李复书停下来,问道:“皇后还有事?”

在李复书诧异的目光中,赵学尔又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奏折呈给李复书。

“若要地方得到发展,百姓得以治安,那么刺史和县令的人选便尤为重要。如今朝廷唯重京官而轻州县之选,许多刺史是武官充任,或者是京官不称职被外放担任。边远之处,陛下难以照管得到,再加用人不谨慎,所以各地发展参差不齐,百姓未安,殆由于此。”

“请陛下亲自选拔刺史官员,并且提高对县令的考核标准,要求吏部选拔贤能之人做县令,治理一方。并且常派巡察使臣团,巡察地方州县官吏政绩,安抚黎民百姓,举荐贤才,平反冤案,根据官员的功绩与过失来决定其官职的升降,而不是只以资历论高低。”

前面那么复杂的治国策略李复书都采纳了,也不在乎多个地方官员的选任标准了,只是......

李复书为难地道:“贤才本就难得,自然要优先供于紧要之职。若是一下要换掉这么多地方官员,我也没有那么多人可换啊。”

科举三年才开一次,每次也就能选出几百个进士,而且其中还有些读成了书呆子,恐怕算不上赵学尔口中的“贤才”。

若按赵学尔说的,刺史和县令加起来少说也有上千个,这些人哪里够分呀。

赵学尔笑了笑,在李复书惊恐的目光中,又又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奏折呈给李复书。

“不读经义不知忠孝。为了替陛下选拔贤能之臣在身边辅佐,更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凡官员勋爵的子孙补职事官和爵位的继承人继承爵位,需在国子监研习至少一本经义书籍和学习一门实务,考核通过后方可授官或者继承父祖爵位俸禄。”

李复书没有像之前那样轻松愉快地接受赵学尔地提议,而是皱着眉头道:“你可知你这几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多难?”

这个问题,赵学尔自两年前尹国公案之后就在琢磨。

尹国公父子兼并土地,欺辱百姓,草菅人命达数十人,犯下滔天罪行,本罪无可赦。

可他们却因为一张小小的丹书铁券,就逃过了责罚,甚至尹温故如今身上还有县公的爵位,享受百姓的供奉。

她实在不愿意再有尹温故这样无德无才的人继承先祖的爵位和庇护。

官员勋爵的子孙补职事官和爵位的继承人继承爵位基本上没有什么门槛,只要是达到品级的官员和受封爵位者指定他们中意的人选,然后到吏部走个过场,就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职位,或者完成爵位的承袭。

无论他们指定的这个人究竟有没有才干,也无论他们品性如何,便能十分简单地成为朝廷的官员,享受百姓的供奉。

如今她的这个提议,无疑是给他们设置了一个相当高的门槛。

原本一句话和一纸文书的事情,现在却需要他们费许多劲才能得到。

而且若是通不过考核,他们指定的人便不能享受恩荫和继承爵位的机会,他们必须要换一个更有才能或者德行的人来享受恩荫或者继承爵位。

所以赵学尔这几句话,无疑触动了多少人的利益。

甚至不是李复书说同意,就能够同意的。

------题外话------

本来准备想个特别牛的策略来表现赵学尔的高大上,奈何我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双低,只好借用***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里的部分概念来撑场面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