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助益(1 / 1)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3109 字 1个月前

时属三月,春光灿烂。

对于京城百姓来说,携老扶幼出城踏青,这是每一年的必备。

而对于京城豪门大户来说,春天来了,相亲自然就不远了。

对于贾府来说,这一趟出城,事关重大。

府邸的二小姐,已经年过十六,正好寻觅夫婿,出城玩耍带相亲,自然是必要的。

两辆马车。

前车是贾家少夫人贾史氏和二小姐所乘,后一车,则是贾三公子以及那一对侄子的所在。

寻觅好了地界,一应的屏风,地毯,桌椅,茶水都已置办。

两女安坐,十五岁的贾代善则被两个侄子缠着没办法,脸上满是无奈:“大嫂,您就帮帮弟弟吧!”

贾敷、贾敬两个小鬼,一个五岁,一个三岁,正是淘气捣蛋的时候,抱着他的大腿就不松手。

正值青春期的贾代善,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看着一个个的淑女们模样俊俏,顿时眼睛都直了,哪里有这个耐心带侄子玩?

贾史氏端庄大方,富贵雍容之相,她抬眼望了下扭捏的贾柔,握着她的手道:

“把他们两个交给我吧,你去玩吧!”

贾代善喜出望外,刚想挪动脚步,就被叫住:“跟你姐姐一起去,多认识一些勋贵子弟,捡俊俏的来,若是淘换个丑的,让你姐姐不满意,回头我就收拾你。”

“是!”贾代善无奈道。

一旁的贾柔,则顿生喜色,只是姑娘家的做派,扭扭捏捏:“嫂子说什么呢……”

贾代善见之,无奈道:“二姐,咱们都是一家人,你就莫要装腔作势了。”

“呸,我这是淑女做派。”贾柔声线立马扩大,根本就不需要侍女搀扶,直接双腿弹起,朝着他的耳朵而去。

“哎哟,哎哟,我的姐姐,这是在户外,淑女,淑女啊——”

贾柔立马反应过来,看着后者求饶不止的份上,就停了下来。

这般,姐弟二人一前一后地向着远方而去。

开国不过十八载,无论是民间还是贵族宗室,开放之气依旧,再加上皇帝为表态,让公主们不再缠足。

而且,筛选秀女时,只要天足。

上行下下效,这番态度,比什么禁令管用十倍,贵族们立马放足,民间也有样学样。

故而风气开放,踏青郊游,顺便相亲也就理所应当了,这在前明,亦或者宋时,可是不敢想象的。

贾氏氏对此自然习以为常,她安抚着两个儿子,暖阳照射之下,倒是也其乐融融。

忽然,就有一仆从,四处张望,良久才寻到此处,一来就道:

“夫人,将军从安西寄信回来了,老爷让我送给您。”

“哦?”贾史氏心中大喜,表面却不露声色,对于自己公公这般行为,她倒感到暖意。

原本等她回家就能拆信,但提前送来就不一样了。

迫不及待地拆开,就见贾代化别扭的字体呈现:

吾妻如唔,勿忧……

我随锦国公西征,跋涉千里,突入异国他乡,此地名叫浩罕,水草丰茂,无论是耕地还是牛羊都很多……

另,此战为夫锐不可当,明年再去布哈拉汗国,定能再建奇功,锦国公言语,若是布哈拉被破,一个伯爵自然是可能的……

绍武十七年,十一月书。

贾史氏心中越发的雀跃起来。

我两个哥哥在安南,帮那个秦王建国,也是立马不小的功勋,到时候伯爵肯定是没希望了,子爵定是有的。

无论是我家,还是娘家,都能兴旺。

看到最后,两个小子的篇幅都比她多,贾史氏顿时气恼道:“你夫人竟然只有开头一句,好呀——”

而这边,贾柔和贾代善姐弟,来到了亭落中,这里已经聚集了十几家子弟,倒是显得热闹。

见到姐弟二人,自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有几个刚来的倒是不解,随问起。

“那姐弟,来自于贾府,虽说只是子爵,但人家父子一人一个,听说其大哥在安西,得锦国公看重,屡屡担任闲先锋,朝野都传其必然是伯了。”

“乖乖,一个伯一个子,比侯爵还风光呢!”

这样的身份,即使在勋贵之中,也是排名中流,未来的潜力很大。

自然而然,对贾柔的追求者,也是众多。

贾柔模样虽不说绝色,但却也是秀丽,再加上人干干净净,又白嫩,一白遮百丑,在勋贵中也是出挑的存在。

不一会儿功夫,亭中的聚集了二十来人,泰半都簇拥着贾柔。

人一多,她就畏惧人言了,故而告罪,来到另一边找几个手帕交去了。

一群男人顿时急了,纷纷互相怪罪起来。

这时,忽有一队伍,前呼后拥而来,不下百来人,端是气派。

“这是哪位殿下?”

贾代善惊呼道。

“殿下?”这时候,某人轻笑道:“殿下们正在读书呢,要么是忙着就藩,谁来郊游?”

“这是宗人府周宗正,周驸马家的队伍,出行的必然是其子周昭了。”

“十七八岁的年纪,张扬的很呢!”

贾代善恍然,明白了其身份。

周世显,乃崇祯皇帝之女,长平公主之夫,正儿八经的驸马都尉。

如今虽然到了绍武朝,但地位依旧显赫,或是为了彰显团结,故而周世显常任宗人府左宗正。

至于大宗正,依旧还是瑞王担任。

宗人府对于普通人和官员来说,可谓是清水衙门,但对于勋贵来说,无论是继承爵位,还是请名,都是由宗人府拿捏。

无论是血统,还是官位,周家都是一等一的存在。

这般情况下,周家虽然是前朝驸马,但家门依旧显赫,处于勋贵中的上游。

一般的伯爵,周家根本不放在眼里交往的都是侯、公罢了。

这时候,史家的大公子则来了,见到贾代善后,捏着鼻子喊了一句舅舅,就道:

“听说了没,陛下准备下嫁个公主过去呢!”

“周家?”贾代善惊了。

“就是周家。”史布羡慕道:“谁让人家的母亲是长平公主呢?血统在这里,羡慕不来。”

亭中的众人瞬间被打击到了,一个个无精打采。

这时候,那冗长的队伍中,辽王正与与周昭并坐,他那平常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喜悦:

“这里的贵女,何其多也,姿色也很不错。”

“大王千金之躯,贸然来到郊外……”周昭无奈地看着辽王,心中满是苦笑。

在朝野,对于亲王们的叫法,也开始逐渐统一。

如果是还未就藩,或者说远宗亲王,基本上都称呼为殿下。

而要是已经就藩,或者是预备就藩的,都会称之为大王。

这是一国之君的尊称。

当然了,太子依然叫做殿下,他特别一些。

“这有何妨?”辽王摇头道:“去年走了一趟康国,能把人累死,今个休息些,我看谁敢弹劾我。”

年中就成婚,辽王也算是豁出去了。

他也明白,作为就藩的亲王,那些御史们必然会格外的客气,就算是弹劾也没事。

双目放光,射向了窗外那些骄美的贵女,此时的辽王好似一个贪图好色之人。

但是周昭却明白,辽王并不像表面那样,而是一个胸有沟壑之人。

不然的话,皇帝岂能让其就藩?同时又让其护送公主去康国?

其才华,在亲王中也是佼佼者。

马车四处转悠,几乎将整个小山都踏遍了,但辽王依旧兴致不减,似乎眼中只有贵女的美色,依旧看不过瘾。

突然,辽王浑身一震,双目迸发出光彩。

“此贵女是何家的?”

辽王轻问道。

周昭投目望去,只见在三五人群中,那是一个娇柔白嫩的女子。

相较于其他的贵女,其姿色也算是中上了,但也谈不上什么绝色。

殿下好这口?我怎么不知道?

挥了挥手,低声附耳吩咐几句,一旁的下人如离弦之箭,飞快的离去,然后又迅速的回归。

“禀公子,是西和子贾府的二小姐——”

“年岁几何?”

“十六,听说正寻亲事呢!”

这般话落在辽王耳中,如同仙乐一般悦耳。

“此女子不错。”辽王轻笑一声。

马车终于停了。

周昭也松了口气。

那么大的一只队伍,张扬且不说,反而四处乱逛,对外来说很是不体面。

甚至,他都可以想到自己的父亲那吓人的脸色。

但没办法,辽王的事,他敢不帮。

周昭心中思量着,他文不成,武不就,周家看上去显赫,但多靠他母亲撑着,无爵位傍身,富贵终将无法长久。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法子,就是跟辽王去就藩,成为潜邸之臣,到时候一个世袭的爵位岂不是唾手可得?

而这边,辽王径直下了马车,打扮倒是光彩照人,模样也俊朗,昔日被晒黑的皮肤也重新白嫩,立马就吸引了众女子的注意。

他毫不在意,径直走向女人堆:“几位小姐明艳照人,似乎认识了几十年一般。”

这番话,引起了众人怒意。

如此唐突之举,男人们岂能忍住,纷纷张望,恨不得食其骨肉,但见识广的立马就认出了:

“辽王殿下!!”

“竟然是辽王!”

贾代善也是惊诧莫名:“难怪如此张扬,我就说这周家再得势,也扛不住众人如此。”

可惜,这群小姐们,大部分交往的是女子,哪里知道什么是辽王。

纷纷觉得这是登徒子,与周家沾点亲戚就来放肆,应该被打。

谁知,见到众女招呼仆从护卫,且要走去,辽王忽然拦住,对着娇嫩的贾柔道:

“这位贵女,竟似天仙下凡。”

这话一出,众女纷纷笑了起来。

贾柔则气成了包子脸,有心直接当面呼他一脚,但却怕失了身份,故而愤怒道:“登徒子——”

言罢,就像是后面有狗在追,落荒而逃。

辽王也不以为意,哈哈一笑,然后直接转头离去。

这时候众人才明白,他就是朝贾柔去的。

很快,辽王的身份就被传开。

对此,贾柔的身份也迅速传开。

辽王回到府邸,刚歇脚,就见宫中的宦官就到了。

“爷,随我走吧!”

见是母妃殿中的人,他只能随同而去。

孙萱儿看到儿子到来,也没生气,就淡淡道:“你今夏是要成婚的。”

“儿臣明白。”辽王点头。

“那你还去招蜂引蝶?”

孙萱儿三十有七,保养得当,皮肤白嫩,只是略显粗糙的双手才显示她曾经习武的身份。

“儿臣愿纳其为侧妃。”

辽王认真道。

“你倒是有眼光。”孙萱儿微微笑道:“但你别把别人当傻子。”

“你想就藩后拉拢贾氏,一场偶遇也太明显了。”

辽王露出无奈状:“儿子也没法子,这是最好的办法。”

“放心,这点小事,陛下会随你愿的。”

孙萱儿随口道。

纳一个子爵的嫡女为侧妃,确实不算什么。

要知道,辽王的外翁是察哈尔总督,舅舅是南海水师总兵,声势烜赫。

前朝后宫相辅相成。

果然,辽王的大婚中,直接一娶二,正妃侧妃一起,算是震惊众人。

而对这件事,藩王们倒是颇有几分震动。

娶勋贵女为侧妃增强势力,但是像辽王这样助益匪浅的,着实没几个。

越王府。

此时,因为选国在北海道,越王为就藩之事,抓破了脑袋。

自然而然,不惜一切地壮大藩国,肯定是首选。

移民,这是唯一的选择。

但就这般,大明的移民却难。

因为此时乃盛世年华,关内的百姓不愿意去辽东,东北三地都求破了脑袋,给田给屋,效果也不明显。

越国能给什么?

土地?比不过东北。

更何况人家是国内,你是藩国,选择就更不用提了。

如何吸引百姓移民就成了难题。

求问幕僚多人,最后不得已去求见皇帝。

朱谊汐对于儿子辛劳建藩国的想法表示赞赏,同时对其困难也是了解的,随即道:

“国内你是没办法了,就要把目光放在国外。”

“北海道,距离日本和朝鲜都很近,我听闻黑龙江将军府就招募朝鲜、日本百姓前去开垦荒地,建立村落。”

“你也可以照猫画虎,去两地招募,想来是容易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