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蒙古贵族体系(1 / 1)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3012 字 1个月前

第841章蒙古贵族体系

经过大半个月的准备,在7月初,銮驾从玉泉山出发,上万京营保护,缓缓地向着东北方向而去。

本来想着沿长城而向东,但考虑上一路上补给不利,所以大队伍先抵达顺义、再经过怀柔,密云,然后再到达密云后卫,也就是古北口所在。

这一路上的行程,不过两百里,但由于皇帝随行,日行不过三十里左右,足足走了七天才抵达。

随后,整个朝廷就出了塞,去往喀喇河套,即承德城。

距离长城约莫八十里。

这里是通往察哈尔的门户,再加上地处小河套,土地肥沃,水草旺盛,引得大批的牧民驻扎。

形成了半牧、半耕的特殊情况。

许多商人们出塞,也经常到承德停下歇脚,补充粮食和物资。

承德的位置着实不错,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地近京津,背靠蒙辽,更关键的是夏季温和,秋季凉爽,是避暑的绝佳之地。

而有幸在此驻扎的牧民,基本上都是汗部。

即,从察哈尔部分离的牧民,由朝廷直接统领,并不隶属于任何一个贵族。

这也就意味着在奴隶制的蒙古草原,汗部享受着最轻的赋税,甚至是没有,徭役也等若于无。

而各种好处也应有尽有,尤其是在政治上。

例如,京营招收骑兵,第一选择就是来到汗部,剩余的一些边角才轮到察哈尔部与绥远诸部。

最典型的,就是侍卫司挑选侍卫。

筛选一些侍卫,基本上都是汗部,其中特权让人羡慕。

这一日,阿古拉刚牵着马儿回家,忍不住大喜道:“也和乃儿(老婆),也和乃儿——”

“怎么了?”穿着传统的蒙古袍的中年女子,带着围裙跑了出来:“怎么今天那么快就回来了?”

“大喜事,大喜事——”

阿古拉大叫道:“我到街市上听说大汗要来承德,咱们的儿子肯定也要过来了。”

“又能见到巴根了——”

听到这,女人也忍不住笑开了花。

巴根是他们的长子,年不过二十,去年就到了北京城,成了大汗的侍卫,每年的俸禄让整个阿古拉家生活大为改善。

这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几个儿女们也欢呼雀跃起来,如此好的消息,必然就有好吃的。

很快,百户官就跑过来,他身上穿了一件蒙古袍,早上踏着皮靴,腰间挂着一根马鞭,脸上油光发亮,显得格外的高兴。

“巴根要随着处罗大汗回来,阿古拉,这是一件大好事——”

阿古拉一家连忙弯腰行礼,恭敬的很。

在汗部,由百户官、千户官作为基层干部,并不世袭,而是由总督进行遴选,直接任命。

选拔的由来,一般都是从老兵,亦或者会说汉话,写汉字的蒙古人挑选。

百户正九品,副千户从八品,千户正八品,直接从总督府领取俸禄,吃的是皇粮,根本就不需要担忧灾害收成。

他们身上的蒙古袍,但是与普通蒙古人一样,但却是绿色,与内地文官一样,上面绣着鹌鹑,在普遍贫穷的草原上,这一片锦绣,显得格外的气派。

当然,更是凸显了他们非同一般的身份。

至于马鞭,更是随身携带,是蒙古官吏的象征。

蒙汉官吏的统一中带着差异,这是大明的特色,也是未来几百年中的一种习惯,虽然备受文官们诟病,但却在蒙古中,深受欢迎。

总不可能让这些蒙古官员,在日常中穿着汉袍吧,骑马多不方便啊!

“阿古拉,恭喜你啊——”

这时,身穿青色蒙古袍的中年人,也骑马而来,身后还跟随着两个随从。

一旁的百户见之,立马弯腰行礼。

百户、千户是基层官,掌握着牧民们收税、徭役、招兵、转场,户籍等日常事务,而在之中,还有一个断事官。

即,处理诉讼、家产分割、牧场划分等问题的司法官员,每个千户只有一个断事官,官阶为正七品。

他的蒙古袍是青色,表面绣着一只溪敕,头上戴着毡帽,看上去有些不显眼,但身后却跟着两个绿袍小吏,则愈发的凸显其厉害。

这是他的属官。

一个千户区,大大小小的官吏加一起,不过十几个,断事官绝对是顶层。

“断事官大人——”

所有人立马低头。

大人一词在草原上应用广泛,经常用来称呼头人,是身份的象征,蒙古人这样称呼断事官,更是一种尊重。

“大汗将要来到承德,到时候整个汗部都要热闹起来。”

断事官也没啰嗦,直接道:“你家出了个侍卫,是咱们千户区的骄傲,更是要好好表现……”

“您的意思?”百户忍不住道。

“此次大汗来到承德,将要接见草原各部大人,所有的青壮都要集合起来,以防万一,莫要让别人小看了咱们汗部。”

断事官随口道:“这次就是表现不错,京营,亦或者侍卫司,肯定会招募一些人的。”

这番话,把钱来看热闹的牧民们听的热血沸腾。

无论是去京营,还是侍卫司,对于普通牧民来说,都是鱼跃龙门的好机会。

草原清苦,灾害频繁,牧民们平常的伙食都是奶制品,肉类只肯在过冬时吃点,所以都羡慕汉人的吃喝不愁。

而成为官家人,月月领俸禄,更是铁饭碗,对于忧患不断的牧民来说,可谓是极具诱惑力。

整个承德汗部,瞬间就大动起来。

百户、千户们组成的官僚体系,按照每帐出一丁的要求,飞快的聚集了六千余人,在承德城下听命。

加上承德本身的三千边军,队伍超过了万人。

而在察哈尔的中心赤峰,作为察哈尔总督,孙长舟更是不敢怠慢。

听闻皇帝将要莅临承德,他立马召集各部贵族、汗部官员,要求按照三户一丁的模式,出动兵马去承德护驾。

加上赤峰的边军,共计五千人向西南而去。

也并非赤峰兵马不多,而实在是怕太多了,东风压倒西风可不成。

年仅八岁的察哈尔亲王,阿布尔,作为察哈尔地区名义上的蒙古人领袖,自然要去。

同样,受封北海郡王,皇帝的大舅哥,被尊称的布达里大汗,也自然动身,去往承德觐见皇帝。

整个察哈尔部的大喇嘛,绥远的大喇嘛,数十人也齐齐动身。

至于蒙古贵族们,早就收到了消息,纷纷赶去承德觐见尊贵的处罗可汗。

不过,喀尔喀部的包括车臣汗在内三位大汗,以及大量的台吉,则纷纷表示难以去往,只是派遣了亲眷使臣。

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喀尔喀蒙古数十万人,逍遥自在了上百年了,怎么可能还接受一个太上皇的领导。

名义上的屈服,每年送九头白马还不够吗?

他们要是真的一股脑的南下,皇帝还真有可能把他们抓住,彻底统一漠北蒙古。

即使缺乏了喀尔喀三部,但整个绥远、察哈尔、科尔沁等部的蒙古贵族前来,依旧让整个承德人满为患。

保守估计,仅仅是这些贵族们携带的随从,就超过了千人,护卫亲兵更是超过了万人。

当然,明军也聚集了两三万,尤其是近万京营,足以对那些蒙古人形成压制。

一望无际而辽阔的草原,对于朱谊汐来说是绝对的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同样,对于久居于内廷的妃嫔们来说,这里充满着新奇。

尤其是夜晚将要睡毡房,让皇子公主们乐不可支。

不过作为妥协,太子和皇后并未跟来,而是回到了北京城坐镇,以防万一。

本来皇帝还想让太子过来见证一些历史时刻,领略草原的风采,但文官们极力反对,劝说,作为皇帝也不能任性而为。

这要真是被一锅端了,那真是完犊子了。

“陛下——”

大舅哥布达里快马加鞭,早就在承德等候多时。

见到皇帝后,激动莫名。

看着发福后的布达里,朱谊汐摇了摇头:“瞧瞧你这模样,还能骑马吗?”

“您放心,肯定能陪伱骑马。”

布达里拍着胸脯,脸上肉浪滚滚。

见此,朱谊汐也没法子,他知道布达里是个图享受的人,这是天性,拒绝不了。

“这是我的几个女儿,陛下,您喜欢哪一个?”

布达里指着几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大口说道。

这话让朱谊汐差点岔气了。

姑侄一起?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小姑娘们花骨朵一般的年纪,五官精致,皮肤相较于普通牧民,已经算得上是白嫩了,一看就是贵族出身。

“不错——”朱谊汐点点头,惜字如金地评价着。

“为几个皇子挑一个吧!”

布达里昂首,肉脸上露出了一番渴求的面容。

朱谊汐心中松了口气,果然不出他所料,布达里没那么禽兽。

不过,皇帝倒是陷入了思考。

如果让皇子们纳入一个侧妃,这倒是可行的,但正妃则不成。

不只是文官们不答应,他也觉得有点膈应。

即使是蒙汉合流,也用不着像清人那样来。

他斟酌了一番,道:“皇子们年纪还小,成婚倒是不急。”

布达里急切道:“尊敬的安答,您说的是,但可以先订婚,用汉人的话来说,这是亲上加亲。”

“察哈尔部与大明血乳相融。”

“布达里,你知道的,你的女儿不可能成为正妃。”

朱谊汐沉声道。

被皇帝的脸色吓了一跳,布达里连忙道:“没关系,侧妃也成。”

“皇子们个个成材,让她们成为侧妃,也是我们的荣幸。”

听到这,朱谊汐点点头:“这般,过段时间后你就别回赤峰了,直接随我去北京城住上几个月。”

“我在京城为你修建的郡王府,已经好了,刚巧住下,顺便让你我两家培养下感情。”

布达里连忙叫好。

他早就想去北京城了,但孙长舟不准,皇帝也不批。今个借着女儿的由头去北京城,简直太好了。

待其走后,朱谊汐摇了摇头。

果然联姻还是最老的套路,但也是最有效的。

布达里的女儿,自然不会嫁给琪琪格生的儿子,除了表亲嫌疑外,让其联姻,会让血脉更驳杂,对其日后发展不利。

在他的心中,布达里女儿的首选,自然是目前年纪最长的儿子——秦王朱存槺。

十二岁订婚,正合适。

“不过,这次来了那么多的贵族,挑几个入后宫,也是不错的。”

皇帝叹了口气:“果然这个大明,还是要牺牲我这个皇帝来成全它的未来。”

“毕竟是自己打下的江山,牺牲一点算不了什么。”

几日后,排练数日草原贵族们,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觐见活动。

此次参与觐见的,基本上都是地方上的大贵族,最次都是一个千户。

当然,绥远、察哈尔的贵族们都进行了编户,成为了千户、百户,虽然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到底成为了朝廷体系的人。

编外的贵族,才是主体。

为了宣威,同样是安抚,皇帝研究了满清的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册封,钻研出了一套蒙古贵族体系。

即废除蒙古以前的济农、洪台吉、丞相、太师、宰桑等封建贵族称号,沿用新制,体现新朝新气象。

这套贵族体系囊括了漠南、漠西、漠北三大蒙古群落。

蒙古贵族将分为塔布囊、台吉、郡王(大汗)三级。

“塔布囊”蒙古语指同成吉思汗后裔结婚者的称号。

而台吉源于汉语王太子、王太弟,是蒙古部落首领的一种称呼,并且喜欢在前面加上“红”“浑”“黄”等词,如皇太极原为黄台吉。

由于黄金家族的繁殖,导致台吉成了草原上的贵族的代名词。

朱谊汐将规模最大的“塔布囊”,授予的大量的普通贵族们,规模超过了百人。

按例,他们可以每年领取银一百块布十匹。

而台吉,则分为三等,一等领银两百块,二等一百八十块,三等一百五十块。

而最上的汗一级,位同郡王,享禄三千块。

大汗一级,喀尔喀部有三,车臣汗、土谢图汗、扎萨克图汗。

漠南蒙古中两人,察哈尔汗阿布尔,北海郡王布达里。

而在漠西蒙古,因为无人觐见也就没有册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