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两个监国(1 / 1)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1515 字 1个月前

第311章两个监国

与阿济格的愤怒不同,洪承畴可谓是拍着胸脯,庆幸不已:

“幸亏走的早。”

从洛阳离开,洪承畴并没有走徐州一线,而是从北直隶绕道河北,坐着运河漕船南下,安稳许多。

“不成想,昔日的小崽子,竟然成长到如此模样!”

抚着长须,洪承畴心中百感交集。

河南那个地方,白骨露野,地方荒芜,根本就是个死地,他能够招降许定国,已经算是最大的收获了。

可惜,高杰这厮太过于机灵,不然江北四镇如今全灭,南直隶何愁不平?

“英亲王满载而归,南直隶的烂摊子就交给了我!”

想着高杰盘踞徐州、寿县等地,拥兵二十万,他就不由得头疼。

也不知晓,英亲王能够给他留下多少人?

春三月,运河两岸青草葱绿,麦苗稀疏,寥寥无几的农夫畏惧地耕耘着,显然收成很差。

不过,对于满清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运河不再结冰,漕运逐渐恢复,数十万的漕帮也渐渐地上岗。

二月底,从扬州北上的百万石去年的秋粮,已然到了山东,北京城的粮价应声下跌。

洪承畴瞅着一艘艘的粮船,看着吃水的深浅,以及其上谈笑的兵卒,不由得摇摇头:

“军队收获颇丰,掳掠过甚,江南怕是怨声载道啊!”

尤其是扬州城与庐州被屠,更是让洪承畴心生不满,只顾着一时的痛快,钱财,不晓得后来需要多少的时间来弥补。

提着两千标兵,洪承畴缓缓而下,来到了血腥十足的扬州城。

虽然逃散的百姓,盐商,第一时间返回,但偌大的扬州城,也不过零散几万人,根本就填充不得,显得空荡荡。

旗帜飘扬,洪承畴虽然坐在轿子中,但依旧能够感受到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怨恨。

不过,他不以为意。

只要安抚好了士绅,这些草民们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而英亲王一路上的征战,空出来的官位,就是最好的安抚。

……

徐州城。

自复仇成功后,高杰就不再想南下,就蜷缩在徐州城,高筑墙,多屯粮,放出耳目,打听四方。

庐州城破,黄得功身死,弘光被俘的消息传来,他闭上眼睛,沉默了半晌。

这并非他哀悼,而是兔死狐悲罢了。

江北四镇只留下他一个人,满清几乎将他包围,这让他彻夜难眠,脾气越发的粗暴。

直到,他听闻豫王在洛阳监国的消息,瞬间大喜过望。

邢氏双眸中闪过一丝精明:“你是想要背靠豫王?”

“没错!”高杰点头,放松了许多:“河南被豫王占了,安庆府也是,咱还是有出路的,不至于被满清包抄。”

“再者说,我与豫王同在孙督师麾下半载,关系还算可以,至少比马士英强。”

说着,他已经开始畅想,自己以后如何滋润的生活了。

岂料,邢氏泼下冷水:“豫王监国,你可没有从龙之功,还不及弘光皇帝呢!”

“你懂个甚!”高杰摆摆手道:“偌大的南京朝廷,都把我当賊来防,这日子哪里痛快?”

“再者说,南京虽然被破,但只要豫王还在,能扛起大明的旗帜,那满清的第一方向就是他,俺也能过几天安生日子。”

说到这,他摸了一把女人的细腰,上下揩油,白皙的俊脸上满是得意:

“最后,即使咱们投降,也能货比三家,满清也得提提价不是?”

感受着身下的泥泞,耳听男人的得意笑容,邢氏浑身一软,瘫在男人怀里:“死相,就想折磨人家!”

“哈哈哈!”高杰心事一朝得解,瞬间满身活力,感受到女人的温热,他迫不及待的宽衣解带,直往床榻而去。

……

同样,庐州城破的消息,辗转半个月,来到了杭州城。

相较于南直隶,浙江遭受的兵灾寥寥无几,可谓是躲过一时。

而在杭州城中,则有着被排挤的潞王朱常淓。

马士英护卫着邹太后,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杭州城,刚落地不久,就闻听到庐州城破,弘光皇帝被俘的谣言。

他以内阁首辅的身份,要求禁止谣言。

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据也越来越多,让人目不暇接,城内的百官们再也无法装聋作哑了。

马士英、朱大典、袁宏勋、张秉贞、何纶等商量,请当时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监国。

马士英甚至借由身份,游说邹太后。

邹太后无法,只能应承。

于是,弘光二年,三月十二日,在弘光皇帝被俘后的一个月后,即豫王在洛阳监国的十日后,发下懿旨曰:

“尔亲为叔父,贤冠诸藩。昔宣庙东征,襄、郑监国,祖宪俱在,今可遵行。”

翌日,潞王朱常淓称监国于杭州。

旋即,礼部尚书黄道周建议潞王在十日内即位称帝。

潞王正欲应下,毕竟谁不想称帝?

可马士英则直接拦下,谏言道:“殿下监国,清军或许视而不见,毕竟杭州远而南京近,其正待统合应天。”

“而如果殿下称帝,清军怕是不得不南下,到时候生灵涂炭,杭州难保,大明社稷再次倾覆……”

潞王朱常淓修长的手指搭在大腿上,数寸长的指甲被竹套保护着,他方正的脸上透露出惊惧:

“南京都保不住,更何况杭州?”

“依首辅之见,应当如何?”

马士英叹了口气,无奈道:“事到如今,也只能效仿南宋,暂且和谈,保持元气,再待修养生息,以图北伐。”

“清军能应允吗?”

潞王迟疑道。

“如今阿济格北召而归,无论后者是谁,但总归比这等蛮子要好一些,到时候和谈就能成了。”

马士英轻声解释道:“况且,北兵不耐南热,再过段时间,暑热来袭,清军自然不堪,和谈机会极高。”

“那便好!”

潞王松了口气,抚摸着秀美的手指,感叹道:“若是人人都弹琴饮茶该有多好?”

马士英无语。

福王好女色,潞王好弹琴,这老朱家怎么没几个明君呢?

幸亏有我,不然大明谈何有未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