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所有事宜后,我靠在龙椅上,闭上眼睛,总觉得还有什么事情安排的还不那么妥当,是什么呢?
战争迭起,民心惶惶是必然的;生灵涂炭也是必然的。对了,难民!难民的安置!如果安置不好难民,对平民百姓来说,比战争的危害还要大。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惨象不仅仅是战争本身造成的,更多的原因却是因为战争的后遗症。许多平民百姓并不是死在暴徒的屠刀之下,而是死是迁徙过程中缺衣少穿以及各种各样的疾病之上。
想到这里,我睁开双眼,问道:“战争牛流亡的百姓有妥善安置吗?”
这句话一问出,我也有些后悔,这不是多此一问吗?四川的那些官员们自身都朝不保夕了,哪有能力去保护那些流亡的百姓呢?
果然,九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轻叹一声,说道:“众位爱卿,大家都知道君舟民水的道理,都说自己是父母官,可是,当大难来临之时,谁又会想到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古语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家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陛下,下旨告诉湖南、湖北的地方官员好生接待难民?”方从哲试探地问道。
我苦笑一声,也只好如此了。虽然知道那些官员们肯定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好听,真做起来,拖拖沓沓。
“王安。”
随着我的呼唤,王安从外边走了进来:“陛下,有何吩咐?”
“告诉骆思恭,用飞鸽传书,通知各地锦衣卫,让他们严告各地方官员,要妥善安置难民,否则,杀无赦!”
我知道,虽然我的语气很严厉,但传到各地方官那里,肯定会变味,我还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对了,熊廷弼。台湾不正缺少人手吗?把这些难民妥善安置到台湾,对台湾的开发不是大有好处吗?虽然很多人都是重土难迁,但对于难民来说,这些顾虑不就少多了吗?再加上诱之利,成功率应该在八成以上吧!再加上熊廷弼的手腕,应该错不了。
想到这里,我又叫住了已经要动身的王安,说道:“王安,你还是把骆思恭叫到这里吧,朕有话要亲自对他说,顺便把王三善也带过来。”
这些阁老和六部的尚书都愣住了,显然他们没料到我对这件事会如此重视。
“众位爱卿,荀子‘民贵君轻’的理论我们不仅要记在嘴上,还要记在心里。百姓们只有吃饱饭了,才不会造反,我们才能安然的坐在高高的殿堂之上。否则,我们就成了救火员了。”我知道,这些道理他们都懂,甚至比我懂得多。只是他们自恃身份的高贵,不屑于去做罢了。我也知道,我的话不会深入他们心中,虽然,他们都一个个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好了。趁骆思恭、王三善没到之际,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谈谈。”我看着他们。
“陛下,是不是还该派一支医疗队去。战争会带来瘟疫。”孙如游小心翼翼地问道。
嗯,这个提议可行!战争总会死人的。而且战争年代,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尸体的处理,以免战争之后瘟疫横行。不过,这是之后的事情。在战争横行之际,哪个医疗队敢深入战区,那不是找死吗?
“从太医院找十来个太医,让他们随王三善一起出征。”我点点头道。
“陛下,是不是也该让那些当地官绅出点血,开个粥铺,接济一下难民之类的。”
我苦笑一声,这是我一道圣旨就能做到的吗?这纯粹是凭人的良心去做的。可是,在这个乱世,有良心的人又有多少呢?
“让各地官府开仓赈灾吧,等那些老爷们去赈灾,流亡的百姓都饿了。”我哀叹道。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能够采纳的我都一一采纳,可操作性不强的只能先放在一边了。
这时,骆思恭和王三善也来了。骆思恭一副风淡云轻,看来,他应该猜到我找他要干什么?王三善则一脸疑惑,显然,他这个品极还不接触不到这么大的事情。
见他们进来,我指了指面前的锦墩:“两位爱卿,坐吧!王爱卿,你先稍等片刻,我先对骆爱卿说两句话。”
“思恭呀!你该知道我叫你过来的原因吧?”我看着骆思恭。
“微臣能猜出一二,陛下叫我来,可是为了奢崇明之乱?”骆思恭小心翼翼地说道。
“嗯!”我点点头,“你用飞鸽传书给各地的锦衣卫,开仓放粮,做好难民的安抚工作。如果哪个地方官敢在此期间做出不该做的事情,将严惩不贷。”
我停顿了一下,说道:“锦衣卫入驻台湾了吗?”
骆思恭有点尴尬:“陛下,由于台湾刚刚被开台王占领,所以微臣还没派人前往,不过,陛下放心,微臣马上去办这件事。”
我点点头:“这件事是应该着手去办,还有辽西。不过,可以先放一放。你想方设法联系到开台王,让他想方设法从这些流民中召一部分到台湾。告诉他,要用利诱之,不可使用蛮力,至于因此而花费的银两,让他去黄岩岛找左光斗报销。对了,派人去京城的皇家商行,让人把这件事告诉左光斗,让他先以大局为重。”
皇家商行是左光斗在各地建立的商铺。名誉上一切事情都由左光斗出面,实际上控制权掌握在我手中。
骆思恭恭身行礼后,退下去办我交待的事情了。对于骆思恭,我还是比较放心的,这人有能力,在对大明王朝的忠心方面也不容置疑。
“王三善。”我望着众人推荐的这位太常少卿,浓眉、大眼、宽脸、阔耳,一缕长髯垂于颔下。不过,我却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傲气,显然,这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难怪,连这些眼高于顶的内阁和六部尚书都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却不为他说什么好话。
“微臣在。”王三善站起来,躬身行礼。
“国危思良将,危难显英雄。”我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大明帝国虽未到危难之时,但朕的四川甚至有可能贵州都会陷入战火。朕认为,你就是朕的良将。赶赴贵州,救民于水火之中,你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