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收获(1 / 1)

士兵的呼声让马世龙心头一紧,难道这地洞里还有什么猫腻?难道高尚义在离开之前还摆了自己一道?终日打雁今天难道会让雁啄瞎我的眼晴不成?

马世龙一个电步,进入地洞。还好,还好,两个士兵还完整无缺地站在那里。不过,什么意思?这两个人怎么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被人施了定身法了?

马世龙用手拍了两人一下,不满的问道:“你们两人怎么回事?”

两人这才回过神来:“马大人,您看。”

马世龙刚才一直在担心两个士兵的安全,此时,才发觉向前有一个约长十米,宽三米的洞口。本来,山洞里密不透风,更见不到日光,应该无比黑暗,可出人意料的是,山洞里却一片明亮,亮得愰人双眼。

马世龙跃步向前,发觉,在山洞的顶端,高悬着十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正如这些夜明珠,把本应昏暗的山洞照得明亮无比。当然,让二人惊呆的不是这十颗夜明珠,而是,在山洞的四周,居然散放着数不清的铜钱!两人都是穷孩子出身,何尝见过铜钱铺地的场景。

在山洞的正中,是一张八仙桌,是一张用纯金打造的八仙桌。八仙桌上空荡荡的,但如果仔细看去,应该还残留着摆放物件的痕迹。显然,在这里摆放的应是高尚义父母的牌位。

在离八仙桌约有一米之地的前方,摆放着五个比八仙桌还大的箱子。马世龙走过去,单臂一较力,居然没有搬得动桌子。靠!这得多沉呀!马世龙拔出佩刀,砍掉箱锁,轻轻打开。黄金!居然全是黄金!就连见过大风大浪的马世龙都有些呆住,这如果全是黄金,该有多少呀!

马世龙觉得自己都快喘不过气来了。他迫不及待地砍掉第二把锁,还是黄金。当他砍掉第三把锁时,惊悸的心终于平缓下去了。不是黄金,是白银了。

“他妈的,吓死老子了。”马世龙不禁爆了粗口。两箱黄金,三箱白银。高尚义这家伙,到底是劫掠了多少富商、贪官呀!不对,他还劫掠过大明的后勤。想到孙承宗的承诺,至少有一箱黄白之物是属自己浑河堡的,马世龙那本来有些粗大的神经都不由自主地跳动起来。

此时,李承先等人也都陆续地进入了山洞。不出意料的,所有的人都成了木雕泥塑。

“还愣着干什么?”马世龙大手一挥,“行动起来,全部运回浑河堡。”

马世龙和李承先继续向前走去,在五个箱子的背后,是一些金银字画,古董首饰。在山洞的尽头,两人居然看到了粮食,成堆成堆的粮食,目测,怎么也有数十万斤吧。

数十万斤,对于有着十万军队的辽东地区,也许并不算多,但对于不到一千人的七星山来说,可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了。

浑河堡有着强大的运输能力,不到半个时辰,这里的巨额财富就被搬运一空了。

马世龙轻轻拉上小院的寨门,默默凝视片刻,然后打马回到了浑河堡。

整个浑河堡,这两天都是欢乐的海洋。巨大的收获让每个人的心情都格外愉悦。再加上马世龙又格外的大方。即便那些没有参战的士兵,马世龙都给发了双饷。这些参战的士兵依照功劳的大人分别发了三倍、四倍甚至五倍的军饷。受伤的士兵更是受到了很好的照顾。那些战死的士兵不怕有了本月五倍的军饷,并得到了以往双倍的抚恤金。

孙承宗也很高兴,第二天,他就派人把大部分粮饷运到了沈阳城。至少,在短时期内,不用再担心军饷问题了。

七星山的败亡,最愤恨,也最担心的当然是鲍承先了。他生怕孙承宗事后找他算帐。他知道,凭借着锦衣卫疯狂的侦察能力,他那点破事将无处遁行。这几天,他一个人躲在属于自己的营帐内,胆战心惊地等着最后的判决。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他发觉一点动静都没有。他这才小心翼翼地走出营帐,迎头正碰上了孙承宗,吓得这小子双腿直打战。

两人都心知肚明,不过,孙承宗也没点破,他走过来,拍了拍鲍承先的肩膀,吓得鲍承先差点坐地上。

“老鲍呀。好些天没见你了,是不是病了。如果事小病要把它治好呀,可千万别发展成大病,那可是要命的!”

鲍承先连连点头,直到孙承宗走出多远,他那不断点着的头才逐渐停了下来。这时,他发觉,自己居然出了一身冷汗。秋风吹来,寒气入体。他摸了摸湿透了的衣服,暗自庆幸自己又捡了一条狗命。

即便七星山一战取得了胜利,孙承宗也有着他自己的烦恼。那就是辽东的粮不多了。辽东本为苦寒之地,粮草基本上靠中原地区的支援。近年,战争频繁,粮草消耗俱增,使得辽东几大粮仓存粮俱减,再加上这段时间整个辽东不限量供应饭食,更使得辽东的粮草逐渐见底。再这样下去,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其实,在离京之时,孙承宗就预料到这种情况了。因此,他离京之前,大肆采购粮食。但京城的粮食实际上也不富裕,它也主要依靠大运河从南方中转而来。因此,他手中银两虽然富裕,但采购的粮食其实有限。

他找到了熊廷弼,在某些政见上,他虽有熊廷弼不和,但两人私下其实是很好的朋友。毕竟,两人都没有私心,而共同拥有一颗为国尽忠的心。

此时的熊廷弼已经解职,正准备回老家江夏。孙承宗的到来实际上在熊廷弼意料之中。孙承宗并没有客气,直接表达了希望熊廷弼从南方购粮支援辽东的意图。

熊廷弼哈哈大笑,满口答应,并许诺不必花费辽东一分军饷。孙承宗虽然不知道熊廷弼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但仍然选择了相信。正是因为熊廷弼的承诺,他来到辽东之后才敢于让军士们过上顿顿吃饱,顿顿有肉的生活。

可如今,快两个月过去了,熊廷弼那里仍然杳无音讯。孙承宗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住了。他不禁暗暗埋怨熊蛮子的不靠谱。

正在孙承宗有些焦急的时候,门外亲兵来报:“大帅,海上来了一只船队,距可靠消息,一天之内可到达营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