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朱国祚的质问(1 / 1)

从那天以后,张嫣就住在了皇宫。我堂而皇之地把她安置在了坤宁宫。自然,她那个小丫环也被我接进了皇宫。我又命王安往坤宁宫送去了十名宫女来照看张嫣的起居。

此举,曾引来群臣的热议,那些自以为正直的清流们不断的上奏指责我此举的不当。我全留中不发了。前线战况如此紧急,这群货不能献策献力,在我的私事上,却异常的卖力。都想在这件事上名垂千古,我不给你这机会。

朝会上,想拿这件事做文章的人都被打太极打过去了。好呀,你本事,说起来一套一套的,那你说说怎样平建奴。

哼!这些人,没用的一套一套的,真到了真枪实刀干起来,就一个个都成了怂蛋了。这段时间,最着急的应该是礼部吧。礼部尚书朱国祚了。

这家伙,这些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都要到我的书房跑八趟。每天一见面就说:“陛下呀,您这样做不合礼节呀?”然后就开始不厌其烦地给我讲大明的礼节,什么事该怎么做,什么事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会出现什么麻烦。如果各个大臣都争先效仿我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

哎!真拿他没办法。这个老头子太认死理了。其实,也不能怪他。他是礼部尚书,就是负责礼节的。如果这件事他不管不问,我反倒应该问他个失职之罪。

最后,我干脆躲了起来,一听是他来了,赶紧让王安找各种说辞阻拦他的进谏。弄的老头子每天都哀声叹气。我也有些于心不忍。老头子年纪不小了,而且在我那偏宜父亲还是太子时,他就曾经给予过莫大的支持,如果没有朱国祚等人的大力支持,没准继承皇位大典的真的就是福王一脉了。

而且,我犹记得。似乎当时的国本之争出力最大的也是礼部这些人。今天,我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忘恩负义了。

再说,这件头疼的事情早晚都得处理,躲是躲不过去的。试看,我那便宜的皇爷爷躲了多少年最后也不得不妥协了吗?大明的大臣都是一群顽固派,一根筋,他们认准的事情总会想方设法去完成。

正在我为这件事发愁的时侯,朱国祚又来了。我依稀地听到屋外王安不耐烦的劝告声,以及朱国祚不见到陛下决不出宫的铮铮话语。

算了。还是让他进来吧。我本来就是个没有一点耐心的人。

“王安,让朱大人进来吧。”我无可奈何地吩咐道。

朱国祚一挑门帘,走了进来。其实,老尚书年龄并不是太大,才五十来岁。只不过,老大人多年为国事操劳,以至于他的面相比他的真实年龄要老一些。

“老尚书。”我勉强让自己的脸上堆满笑容。

朱国祚跪倒行礼站起来后一言不发,他只是有些意味深长地看着我。哦?这倒有些出乎意料,这不太像老尚书的一贯作风呀!

什么意思?来这和我大眼瞪小眼来了。那我就来了装傻充愣。

“老尚书,你看。我大明和建奴的战争已半月有余。前方战况不明,朕心急如火。不知老尚书何以教我。”我故意东拉西扯。

“陛下以为单论军事才华,您可比得上孙大人?”

“不如远矣。”我实话实说。

“那陛下以为单论对前线战况的了解,您可比得上孙大人?”

靠!这话问的。我远在京城,他在前线,这哪比得上他呀。不过,朱国祚不和我谈礼就行,谈前线实话实说就行了。于是,我老老实实地摇摇头。

“那陛下您又在担心什么吗?临阵换将吗?那您又认为谁可代孙承宗前往沈阳?”

换将?我从来没想过。孙承宗有胆识,有谋略,前世的他告老还乡之后,被建奴困于家乡,要兵没兵,要将没将。仍率领乡勇抵抗建奴,虽最终失败,也获得了敌人的尊重。

这样的人,而且在战况不明的情况下,我把他换掉,那不是脑子进水了吗?

我再次摇摇头。

“那我就不明白了,陛下日夜思念着远在沈阳的战场,又有何意义?难道陛下想亲临战场?”朱国祚仍然咄咄逼人。

我却陷入了沉思。亲临战场,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想当初,宋真宗亲临澶州,不就打退了辽军,稳固了北宋的政权吗?

“陛下想土木堡的悲剧在我大明重演吗?”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朱国祚又继续冷冰冰地说道。

这个老家伙,绝对是找碴来了。我不生气,不能生气。我缓缓地吸了口气,看了他一眼,不再说话。和他说话,简直找气受。

朱国祚又看了我一眼,说道:“陛下,前线的事情自有前线的将士操心。只要我们保证粮草的充足就行了。老臣认为陛下,最应该操心的还应该是朝中之事。”

好吗?又来了。这回才算真正进入正题了。不过,老尚书说的也对。只不过,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呀。我也不想自己去胡思乱想呀!

“朝中大小事情,朕不敢说事事亲躬,但也处理的井井有条吧。”我看了他一眼,再次把话题岔开。

“是吗?那坤宁宫的主人算不算国事?”

这老家伙,又把话题拉了回来。

“朕的爱妻是谁,是朕的私事。”

“陛下的妻子,即是大明的皇后,又岂是私事?”朱国祚紧追不放。

“老尚书认为张嫣不是朕的良配吗?”

“婚姻大事,岂可儿戏?民间尚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数道程序。大明的国母,又岂能如此戏?”说起这些,朱国祚如数家珍。

“那老尚书认为朕选爱要又该经过多少程序,才不辱大明国母之名。”我的心开始镇定下来,朱国祚说的有礼,我就这样冒失地把张嫣安排在坤宁宫,虽然是让她看到我迎娶她当皇后的决心,但是不是有些委屈她了。

民间女子成亲尚要热闹几天,宏大的场面尚要让人终身难忘,而我的皇后,就这么委委屈屈的,名不正、言不顺地住进坤宁宫?看来,我确实把事情想得简单了。

老尚书看了我一眼,他的脸上自进入我的书房后第一次露出了笑客。大概在他看来,自己这翻话应该没有白说,也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自己也总算能给部下,给大明一个说法了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