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熊廷弼的箱子(1 / 1)

第十三章熊廷弼的箱子

御膳上来了,一人一碗粥。哼,我都吃了两天粥了,你们也该尝尝只喝粥的滋味了吧。我眯着眼,看了看殿下的众位大臣。他们一个个都苦着脸。是呀,从卯时来上早朝到现在已经过了辰时了,还不知道还得等多长时间。一碗粥,能顶的了什么。他们一定在心中悄悄的腹诽朕小气吧。不过,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更何况,我并没有申斥他们,还赏赐了碗粥!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一个时辰似乎悄然而过,前去抄家的几人还未回来,许多大臣都站不住了,偶尔大殿上还能响起这些大臣肚子抗议的声音。尤其是那些文臣们,平时都斯斯文文的,今天,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出丑,他们一个个都低着头,似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们在腹诽我的同时,也一定在暗暗埋怨冯三元他们吧。毕竟,这些人中,谁不明白,想从熊蛮子家中搜出钱来,那简直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

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快到午时了吧。许多大臣开始站不住了,一个个都疲惫不堪,毕竟,一个人哪怕什么也不干,光站半天也不是平常人能顶得住的呀?更何况,这里面还有几个年逾花甲的老人。

“来人,赐座。”

几个小太监把能找到的座位全搬了过来,才勉强使这些饥肠辘辘大臣们有了安歇之地。我清楚的听到,许多人都长出了一口气。但这不顶用呀,还是饿呀?这么长时间只喝了一碗粥,这些养尊处优的老大爷们哪能受得了。

“赐宴。”听到这两个字,许多人都不由自主的一哆嗦。不会又是粥吧。这一上午,都去了三趟厕所了。再喝,腿都跑细了。当他们看到端上来每人一碗米饭,一碗菜时,才长出了一口气。总算,这次,小皇帝不是那么吝啬了。虽然,菜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千呼万唤,总算,把骆思恭他们盼来了。当两个一人高的大箱子被抬上大殿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懵了。我也傻眼了,难道熊蛮子真的贪污了。不可能呀。我抬起头来,向熊廷弼看去。熊蛮子神态自若,没有一丝慌张。他似乎只是毫不在意的看了一眼那个大箱子,就把视线转到了别处,似乎这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又看了一眼骆思恭,他向我微微点点头,似乎在说,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杨涟呢?脸上的表情异常精彩。一会愕然,一会惊讶,一会又若有所思,最终,归于平静。在骆思恭的身后,是冯三元等四人,他们似乎有些忐忑。大概,他们也不明白,箱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吧。我虽然也不明白,为什么熊府中会有这么大的两个看似很沉重的箱子,但,从熊廷弼、骆思恭以及杨涟的面部变化中知道,这一定与银两无关。

“骆指挥使,以及四位大人,辛苦了。这些就是熊廷弼的赃银吗?”我朗声问道。

“回陛下。”骆思恭微微行礼,说道,“我们在熊经略的府中找到白银四十二两,以及数百铜钱。四位大人心有不甘,继续搜查后,在秘室中发现了这两个大箱子。未敢私自打开,故带回来请陛下圣裁。”

我微微点点头,看向冯三元四人,问道:“四位大人,你们对骆指挥使的话可有疑问?”

四人同时摇摇头,脸上一片凝重。似乎他们也知道,关系到他们命运的时刻到了。也许,他们也知道,此次,可能凶多吉少,但在心中,总还盼望着奇迹出现。

我又看了一眼熊廷弼:“熊大人,四位大人状告你贪污银两四百三十六万九千二百五十四两。箱子里可是你贪污的士兵的饷银?”

“陛下打开看看就知道了。”一向脾气火爆的熊廷弼此时居然异常的平静。他话语不多,似乎在想着什么。也许,他也明白了我今天这样做的目的。毕竟,一个能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且屡战屡胜的人,又岂会没有一点政治头脑。

“嗯。”我站起身来,走下大殿,我也想知道,熊廷弼郑重珍藏起来的到底是什么。

“四位爱卿。”我朝冯三元等人招招手,“来,和朕一起来看看熊大人贪污的军饷是否如你们所说的那么多。”

四人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前来。

“来人,开锁。”我大喝一声。

一个锦衣卫走了过了,拿出一根铁丝,稍微鼓捣了一会,两把锁瞬间应声而开。锦衣卫躬身退下。

“四位大人,你们谁来打开箱盖呀?”我冷笑的看着他们。

四人的腿开始瑟瑟发抖,手也哆哆嗦嗦。四人推诿了好半天,也没决定出谁来开启这烫手的箱子。“陛下,还是微臣来吧。”熊廷弼冷冷的看了四人一眼,对我说。

我点点头。熊廷弼二话没说,举起箱子,箱口朝下,哗啦啦,箱子里的所有东西都落在了大殿上。他又如法炮制,第二个箱子里的东西也都散落了出来。顿时,宽敞的大殿变得异常拥挤起来。许多大臣也不由自主的发出了一声惊叫。冯三元四人脸色苍白,四人甚至站都站不起来,一起瘫坐在地上。

书,竟然全是书。而且,全是熊廷弼手写的书。

熊廷弼的面色似乎有些凄然。他用颤抖的手拿出其中的一本,说道:“陛下,这是臣小时候抄写的《三字经》,陛下知道,臣小时候家境贫寒无钱买书,臣就借书,抄书,然后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这是臣抄写的第一本书。也是臣的母亲省吃俭用一个多月才给臣买的纸张……”熊廷弼絮絮叨叨的说着,似乎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似乎每一本书都能触到这位铮铮铁汉的痛心之处。大殿里静悄悄的,似乎连喘息的声音都已经消失了。

熊廷弼絮絮叨叨的说了近半个时辰。我没有说话,也没有打断他。这是我,对他最起码的尊重吧。他,一个苦孩子出身的人,能有如此的成就,值得每一个的尊重。

最后,熊廷弼用颤抖的手拿起最后一本书:“陛下,这是微臣在辽东这么多年经验的总结,现在,我把他呈现给陛下,希望它能发挥出应有的贡献。”熊廷弼哽咽了。

我用颤抖的双手接过来。书的封面上写着:《辽中书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