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征服漠北 喀尔喀降(1 / 1)

新明之路 叫我二师兄 1312 字 1个月前

大军在归化城待了好几天,因为要忙的事情多,这让商人们开心了一阵,毕竟商务活动更需要时间。

京城到归化城的商路,郭家每个月都有商队往来,但玻璃只是卖些小东西,大的如全身镜还是没发往这边,毕竟路远又不好走,再好的防震都没用。

这次郭大少储物戒里放了很多全身镜,就是为了来赚富豪们的钱的,归化城的富豪可不少,特别通过蜂窝煤大赚一笔的人很多,大同运往这里的蜂窝煤被蒙古鞑子又卖到更远的部落,二道贩子往往赚的更多。

当然,生意有下人去做,郭一凡考虑的是大局,比如牛奶并不好喝,特别是要培养人们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的,大明连糖都是稀罕物,有的只是饴糖,白糖都没。

何况大明的消费水平有限,高消费的产品市场不大,想要改变这一切,还是需要费神的。郭一凡记得,现在甘蔗制糖已经在欧洲流行了,但甘蔗在南方才有,北方只能种甜菜,而此时的甜菜只是蔬菜,并没有用于制糖。

郭一凡记得18世纪中叶才发现甜菜根中含有蔗糖。19世纪初,世界上第一座甜菜制糖厂在德国建立,法、俄等国相继发展了甜菜制糖工业。

不过甜菜已经有了,只要人工栽培的好,也可以用于制糖的。等拿下东北,郭一凡要考虑种植甜菜的事,毕竟储物戒的糖和香精等都是会用完的,牛奶中不加点甜味估计比较难卖。

而且郭一凡没有种子,还是要去欧洲寻找,一下也急不来,等蒸汽轮船出世,一定要去征服大海,把南方的甘蔗制糖先搞定,再去把甜菜的种子带回来。

毕竟有了海运,南方到北方也不慢,再说大明要发展,少不了殖民的,郭一凡说过要开疆辟土并不是空话。

好在研究院的进展喜人,这些人只是靠着郭一凡提供的方向,就有如此成就,看来人的智慧和潜能都是无穷的,有时候只是被琐事牵绊。

老话怎么说来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郭家在研究院设立了基金,凡立功者必有重赏,要不蒸汽机哪能这么早问世。

工部的管事们彻夜不眠的钻研,把蒸汽机完善,可是得到一大笔钱,一下子就挤进富人的行列,一时不知羡慕死多少人。

军部也不甘落后,把燧发枪,子弹,迫击炮,手雷等制成,其实就是把火药和子弹从分开到合在一起,这个问题一解决一下就把热武器提前了几百年,为此郭家也给了他们不少金银,立马跟蒸汽机这帮人齐平了。

原本这些事都要等到老丈人上位后,再集全国之力来做的,不过方从哲给力,他就把这事给办了,没有浪费郭家好吃好喝的供着他,说到底,郭府农家乐也就为他一人设立的。

修整了七天,大军准备出发,再征漠北,然后转东北,再从山海关入京。

没办完事的商人都有留个管事继续操作,郭大少的牛奶厂也还处于选址,盖厂房的阶段,还要从京城运送水泥,钢筋,砖瓦倒不用,可以就地解决。

大军整顿的这段时间,郭一凡也没闲着,让人把全身镜销售出去,又买了大批的羊回来,这东西带着上路不方便,走的太慢,所以就全宰杀了,放在储物戒中,随时都可以变成羊肉汤。

毕竟要为大军准备粮草,商人们运粮是义务,赚钱是权力,公平的很。其实别人轻松的很,都是运送大米、大豆、土豆、红薯这些主食,郭大少把蔬菜、水果、肉类全包了,毕竟他有个很大的冰箱——储物戒。

一路向北……

所遇部落要么投降,要么剿灭,面对王师,逃是没用的,除非你去北极,这次朝廷是下了决心的,要一绝北患,不想这么干都不行,毕竟实力它不允许。

敌对部落继续往北逃,神机营依旧一路北上,无非不同之处是一方拖家带口,拉上全部家当,还要赶着仅存的羊马,一方闲庭信步,还有商队供应着吃食,连水果都有。

一个冬天,草原冻死了无数的动物,但狼还活着,它凭着厚厚的毛,和不用捕猎也吃不完的食物,反而因为冷,聚集在一起,还繁殖了不少后代。

当狼群遇到大军,也只是仓皇而逃,畜生也看得出实力高低,不敢惹只能逃。

天越来越暖和,草原恢复了绿色,原本所有的部落都迎来了好日子,可是因为在大明打了谷草,引来的却是明军,过的是逃亡之日。

逃亡当然狼狈,马儿连低头吃根草的时间都没,远远望去,一方阵列整齐,步步向前,一方脚不着地,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两方阵营区别十分明显。

这些都是喀尔喀部落,首领是硕垒乌巴什,他们本就往北走,只是南方草好,多停留了几日,不想明军这么快就杀来了,不得不再次往北,逃回自己的漠北。

其实从16世纪,沙俄已经东侵,与这些当地游牧民族也保持了不错的关系,硕垒乌巴什甚至认为,只要往北逃到沙俄的地盘,就可以让明军不战而退了。

想法是好的,可是没了解大明的实力,别说沙俄了,目前整个世界大明都不放在眼里,欧洲最先进的还是火绳枪,连燧发枪都没发明出来,而大明的装备已经领先很多年了。

你逃我赶,一个月时间,距离不断缩小,硕垒乌巴什也试图让骑兵过来骚扰,以阻挡片刻,让臣民能不逃的这么累,可是再多的骑马也是有去无回,只是听到炮声不绝。

都没看到明军的火炮,却能听到爆炸声,没办法,迫击炮都没草高,给他们望远镜也很难看到,何况以前的爆炸声只是为了推动铁球,而现在是散花弹,直接杀伤。

喀尔喀部落人数不少,万户计的,只是一个冬天就去了一小半,老弱病残根本就熬不过来,马儿其实剩的也不多,再也舍不得拿出来送死了。

于是换了一招,派人过来谈判了。

要么降,要么死,谈判后就两个选择,硕垒乌巴什苦着脸,感觉跑是跑不掉了,使者描述了大明铠甲后,他就马上同意投降了。

因为他的铠甲重达四十斤,而使者描述的明军铠甲只有十斤,还刀枪不入,差距实在过大,不投降只有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