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狄道农人(1 / 1)

见识了由公输平主持设计的发石车和由公输立改良的强弩的威力之后,秦公嬴连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设立军器监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

之后,当秦公嬴连跟随着负责整个军器监运作的副监正司马琅参观了整个军器监之后,他的心中更是将秦国军器监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秦国军器监的青铜冶炼部门,秦公嬴连亲眼见证了一炉炉散发着极高热量的青铜液被倒入专门的容器之中。

等到这些青铜合金冷却之后,军器监的冶炼大匠们就会开始对每一块青铜合金进行项目众多的测试。

秦公嬴连知道这些大匠这么做,是为了测试出每一块青铜合金的性能,以此来分析出铜、锡以及其他金属的合理配比。

在军器监的青铜剑铸造部门,秦公嬴连同样看到了一炉炉被高温熔化成液体的青铜合金。

在达到某个温度之后,军器监的铸造大匠们会将这些滚烫的青铜液体从炉火取出并倒入早已制造出的模具之中。

等到滚烫的青铜液体冷却完全之后,一把青铜长剑的剑胚就这样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再经历一系列繁琐的流程过后,一把剑刃之上闪烁着幽幽寒光的青铜长剑才算是制作完成。

在军器监的弓弩制造部门之中,秦公嬴连亲眼见证了一枚枚箭头,一支支箭杆,一件件尾羽从军器监的大匠手中被制造而出。

这些形制相同,规格一致的箭矢零件被制造出来之后,专门负责组装的军器监大匠们将会把它们合而为一。

至此,一支支能够在百步之外刺穿敌军防护的箭矢就制作完毕了。

在这座秦岭之中的山谷之中,一件件锋利无比的杀人利器被制造而出。

在一系列的试验、改进、定型之后,这些武器将会连带着制作流程将会被送到分布于各地的兵器作坊之中。

在那里这些经历了无数次试验的兵器将会被大规模制作,随后配发到每一名秦军士卒的手中。

到了此时这些锋利的武器将会经历它们的最后一道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道考验,那就是战争的洗礼。

秦国的军器监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军器作坊,而是一个集军器的设计、研发、制造、试验和最终定型为一体的大型军工科研机构。

虽然在秦公嬴连看来如今的秦国军器监还很弱小,但是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秦国军器监一定可以显示出它的强大力量。

到了那时数十万乃至百万秦军的武器装备将会在这里被研发而出,然后交由分布在秦国各地的兵器作坊统一生产。

有了经过无数次实战检验的先进兵器,再加上悍不畏死的钢铁意志,一支势若虎狼的大秦军队将会在华夏大地之上逐渐成型。

秦公嬴连相信那一天并不会太过遥远,在他的心中也热切期盼着那一天快一些到来。

跟随在军器监副监正司马琅的身后,秦公嬴连对于军器监的每一个部门都看得十分细致。

就在一道道流程制作之间,时间一分一秒地悄然流逝,秦公嬴连也到了该离开军器监的时候了。

临别之际,秦公嬴连看着身后前来送行军器监众人,心中难免生出几分不舍之情。

“诸位,都是身具大才之人。”

“为了秦国的军工发展,诸位放弃了本可以享受的优渥生活,来到秦岭之中这座人迹罕至的山谷之中。”

“诸位,请受我嬴连一拜。”

说完之后,秦公嬴连站直身躯,向着身前的这些大匠们行了一个无比郑重的大礼。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看到秦公嬴连的躬身一礼,站在他面前的这些军器监大匠们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只能呐喊着八个字来表达他们内心之中无比激动的情感。

“诸位保重。”

“秦公保重。”

说完这番离别之言之后,在军器监众人的注视之下,秦公嬴连缓缓登上了属于他的车驾。

“驾。”

“全军进发。”

伴随着御者的这声轻呼和将军全旭的大声命令,有着重重护卫的秦公嬴连车队缓缓启动。

在后方不远处的秦国军器监众人就这么看着秦公嬴连的车队缓缓驶离,一直看到了秦公嬴连的车队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之中。

……

数日之后,秦国,陇西,狄道县。

今年是秦国正式宣布变法的第二个年头,同时也是秦国土地改革的第二个年头。

去年冬天,经过如火如荼的土地改革之后,秦国各地的农人们都分到了属于他们的土地。

今年秋天,秦国各地的农人们终于可以从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之上,收获到他们辛勤耕耘一年而结成的累累硕果了。

在经历了一年之中最为忙碌的秋收过后,整个狄道县都仿佛陷入了一片悠闲的气氛之中。

在这种悠闲的气氛之中,成群结队的狄道农人们围聚在自己乡邑的大树之下,聊着一些平日里的家长里短。

而就在狄道县李邑的农人们聊得正起劲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了他们的耳畔。

“诸位,我可以加入你们吗?”

“加入就加入呗,大家伙一起聊聊天,不更加……”

起初这些李邑的农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说话的人是谁,而当他们看清了来人的相貌之后纷纷站起身来躬身行礼。

看着将目光全都注视在自己的李邑农人们,来人微笑着对着身前的农人们躬身一礼。

“子车明见过各位乡亲父老。”

直到子车明行完了礼之后,李邑的农人们这才从震惊之中反应过来。

刚刚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原来的乡宰,如今的县令,子车一族的子弟子车明。

“我等见过子车县令。”反应过来之后,李邑的农人们对着子车明齐齐躬身一礼。

看到李邑农人这般动作,县令子车明几步之间就来到了领头的乡老王乙身边,轻轻地扶起了他。

“乡老请起。”

随后子车明对着在场的其他农人们沉声说道:“诸位乡亲父老也起来吧。今日子车明有些空闲,就回李邑来看看大家。”

“坐,大家都坐。”

等到李邑的农人们都各自落座,县令子车明将乡老王乙搀扶着入座之后,这才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

坐好后,县令子车明的目光从在场的每个农人的脸上扫过,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张张纯朴的笑容。

看到一个熟悉的相貌之后,县令子车明笑着问道:“老李,最近过得怎么样,家里过得都还好吧。”

“好,都好。”

听到县令子车明的问题之后,这位被他称呼为老李的中年农人回忆着今年家中的收获,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

“怎么个好法?”看着老李脸上的笑容,县令子车明继续问道。

思索了一番之后,老李对着县令子车明说道:“去年冬天,县里给咱家分了一顷地。今年一年风调雨顺,在刚刚结束的秋收之中咱家的土地之上收获的粮食,比往年多了一些。”

“好啊。自己土地之上有了收获,家里有了足够粮食,咱们秦人说话都有了几分底气。乡亲父老们说说是不是这个理?”

听完了这位老李所描述的情况之后,县令子车明先是对他家的情况感慨了一番,随即开始问询在场其他农人的意见。

在听完了县令子车明的话语之后,现场的农人们顿时陷入了一番议论之中。

“要我说啊,就是这么个理。家中有粮了,咱们说话也都硬气了不少。”

“没错。以前粮食欠收的时候,肚子空空的,说话的气势都弱了几分;如今啊,家中有了粮食,吃饱了,整个人说话都觉得有底气了不少啊。”

“这就叫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哎,这句话说得不错。”

……

看着自己身旁这些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的李邑农人们,看着他们脸上没有一丝杂质的笑容,县令子车明的心中突然感觉自己这个县令没白做。

能够让治下的百姓都能吃得饱肚子,能够让治下的百姓都能穿得暖,这才是自己这个狄道县县令存在的意义。

等到身旁的讨论渐渐停息之后,县令子车明再次向着那位老李问道:“收获了那么多的粮食,你一家人吃得完吗?”

“家里收获的粮食在交完国府的税赋之后,还能剩下不少呢。”

“不过咱听说县里的储备仓正在收购粮食,咱就想着过几天进城一趟。如果价格合适的话,咱就把口粮之外的部分卖出去。”

“得了钱之后,给家里人置办几件新衣裳。”面对县令子车明的问题,这位老李语气纯朴的回答道。

老李的这一番回答将刚刚才平静下去的气氛,又重新变得热闹了起来。

“老李,咱也是这么想的。约个日子一起去县里如何,正好咱两人搭个伴。”

“咱咱咱,还有咱。咱也想去储备仓看看。”

“搭上咱一个。”

看着在场的农人们兴高采烈的模样,县令子车明的脸上笑容一直就没合拢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